裁判|科技助力冬奥
作者:张田勘
冬奥会即将举办 , 各项技术和设备都进入实测和实用阶段 。 不久前 , 五棵松体育中心举行了“相约北京”冰球国内测试活动比赛 , 测试赛中 , 有60个采用5G+8K技术的相机呈180度吊装在竞赛馆内的环形屏下方 , 对比赛进行全面拍摄 。 观赛人员扫码便可体验180度自由视角观赛 。 而且 , 这种观赏还可以不到现场 , 在家中就可以电视戴VR头盔看直播 , 实现用户自主交互式观赛体验 。
从被动和二维观赛变为主动和三维多视角观赛 , 这样的科技进步 , 告别了过去导播对多路摄像画面合成一路信号 , 导播切成什么 , 大家就只能看什么的观赛体验 。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虚拟和现实结合技术 , 整合多种新技术产生了新型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
冬奥会上 , 虽然还不能让观众以虚拟化身齐聚虚拟赛场 , 但已经可以通过新兴技术 , 如3D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让观众观赏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只能在现场观看的冬奥会 。 即便是通过电视转播观看 , 也可以通过技术主动选择全方位和沉浸式的观赛体验 。 这只是技术介入冬奥会的一个侧面 。 另一方面 , 新兴技术还可以让比赛更公平、公正 。 去年的东京奥运会 , 已基于AI结合3D的评分技术作为辅助裁判 , 帮助裁判员打分 , 使打分更客观和准确 。
在冬奥会测试赛中 , 我们也启用了AI裁判 。 以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的空中技巧为例 , 这是需要多方面客观评分的项目 。 运动员要在4米高的跳台上进行两次不同技巧的跳跃 , 裁判要从起跳高度、翻转动作难度、姿势、落地稳定性等方面评分 , 并把每一次跳跃的得分乘以动作难度系数 , 最后两次的分数合计 , 得出总分 , 以分数的高低决定名次 。
如果人工裁判 , 可能受天气、雪象、光线、位置角度的不同影响而得出不尽客观的评分 , 但是基于数字化和3D的AI裁判 , 可以克服高强光的复杂因素 , 全程捕捉在空中停留时间极短的运动员动作 , 通过运动序列预测 , 做出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和目标识别 , 并且可以反复回放 , 让评分更为客观和准确 。 同时 , 这套系统还可以通过回放和分解动作 , 让观众体验空中技巧的魅力 , 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观感 。
不仅如此 , AI裁判还会在之后帮助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 , 为每一位运动员提供专业的改进意见 , 如调整空中姿态 。 AI裁判可以在精准分析运动姿态、聚合运动数据的基础上 , 整理并提出科学训练的策略 。 这些科技要素的介入 , 还可以提高运动认知 , 改善不良运动姿态 , 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效率和成绩 。
【裁判|科技助力冬奥】科技助力冬奥会 , 让赛场不只是更高更快更强 , 也更公平和公正 。 (张田勘)
推荐阅读
- 网络|砥志研思、履践致远:华为助力中国银行成功部署网络级数据压缩加速技术
- 技术|独家揭秘冬奥支线隐藏的那些高科技:有人打架会自动报警
- IT|北京冬奥又曝黑科技:连气象主播都是AI虚拟人
- 可持续性|助力北京冬奥会 生态城企业推出“智度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
- 时间|一夜暴跌1.5万亿!科技大佬痛批Meta首款元宇宙产品:压根不现实
- 团队|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无障碍智能科技研发团队助力冬奥直播
- VR|科技大佬批Meta首款元宇宙产品:"压根不现实"的"过时想法"
- 硬件|大型科技企业收购Peloton面临难题:监管审查
- 新闻|天津高校团队助力冬奥直播
- 可持续性|滨城智造 助力冬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