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却为他求情( 二 )



图4在读研期间 , 林森浩一心扑在医学研究上 , 先后发表了8篇核心医学研究论文 , 其中有5篇是第一作者 。 要知道像这种学术论文 , 能发表一篇就已经非常厉害了 。
因为家庭缘故 , 拥有如此优秀成绩的林森浩放弃了读博深造的机会 , 选择留在广州一家医院实习工作 。
除了成绩优秀以外 , 林森浩在校还担任了学生干部 , 和同学们相处得非常融洽 , 身边同学、老师评价他热情善良、乐于助人、非常优秀 。 或许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得知林森浩的罪行后 , 愿意为他求情的原因 , 没有人愿意相信往日的榜样居然会犯下如此罪行 。
家境贫寒的林森浩非常节俭 , 每月只给自己留下200元生活费 , 剩下的钱全部寄回家补贴家用 。
2008年 , 汶川地震 , 听闻消息的林森浩义无反顾地将本打算省吃俭用攒的800元捐给了灾区 , 他的家庭情况也许是院系里比较困难的 , 但是在这次捐款中却是整个院系中捐款金额最高的 。

图5此外 , 在他实习时 , 他还经常自费帮助很多没有钱看病的农民工看病 。 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孩子 , 却因一时的情绪积压毁了两个人的一生 。
相处中不断积怨林森浩保研那年 , 黄洋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复旦大学 。
读研期间的黄洋也十分优秀 , 也在后来的博士生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 。
两个人原本并不会有什么交集 , 然而黄洋读研期间与舍友总是闹矛盾 , 经常换寝室 , 几次下来换到了林森浩的寝室 , 二人成为了室友 。
这两个优秀的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 我们常说优秀的人总会惺惺相惜 , 原以为二人即使不会成为挚友 , 也会互相欣赏或者平淡相处 。 不曾想二人的相识竟是彼此的噩梦 。
考入复旦 , 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学府 , 林森浩的能力仍然耀眼 , 他的前途将是光明坦荡 。 然而 , 当他身处有“魔都”之称的上海 , 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支撑的他觉得自己在这个繁华的都市渺小而又自卑 。
【复旦“投毒男”林森浩毒死舍友,被判死刑,177名师生却为他求情】
图6林森浩深知这些负面情绪会一直影响着自己 , 他也一直在努力摆脱这些东西 , 不论是学术还是日常与同学交流 , 他都努力做好 , 这或许是他一直以来对自卑心理的反抗 。
尽管如此 , 每每听到身边同学分享自己的旅行见识以及日常购物的品牌 , 林森浩觉得自己与别人仍然相差了很多 。
尽管林森浩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原有的内向与自卑 , 然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的 , 仅仅凭借自己努力是很难摆脱 。
遗憾的是 , 林森浩的同学、老师都没有发现他的痛苦 , 他只能自己在自信与自卑的漩涡中挣扎 。
新室友黄洋与林森浩性格完全相反 , 截然不同的生长环境使黄洋自小性格便是大大咧咧 , 说话不经考虑 。 同处一室 , 二人难免会有交集 , 黄洋说话口无遮拦的毛病也使得他与林森浩不断积怨 。

图7当身边人夸林森浩刻苦努力的时候 , 黄洋便在一旁接话:


“他家那么穷 , 不努力他家就没得吃了 。 ”
大家夸赞林森浩乐于助人时 , 黄洋还会不服气地说:

“从小地方出来的 , 不过是为了讨好别人 。 ”
平日里黄洋也不会称呼林森浩的名字 , 反而常常以“屌丝”称呼对方 。
说者无意 , 听者有心 。 原生家庭不幸的人内心本就敏感脆弱 , 这些话在黄洋看来不过是室友之间的玩笑话 , 可是在林森浩听来确实一种挖苦 。 尽管林森浩没有表现出来 , 可是内心却是不断积怨 。
后来有一次 , 宿舍里要一起买个饮水机 , 林森浩认为自己常在图书馆用不到 , 没有必要多一笔开销便拒绝了分摊 。 林森浩刚出宿舍 , 黄洋便嚷道:

“以后宿舍里的水谁都能喝 , 就林森浩不行!”
对此 , 他们舍友都纷纷劝他 , 说:

“林森浩也不容易 , 不仅要自己挣学费 , 还要寄钱给家里补贴家用 。 ”
然而 , 正在气头上的黄洋并不听劝 , 一直说着难听的话 。 门口的林森浩听后心里很难受 , 自此 , 两人又多了一分矛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