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被毒贩炸亡,26年后警察儿子也缉毒牺牲,最后遗言:还没吃饭( 三 )


2013年8月 , 在得知一个持枪毒贩团伙准备携毒品入境后 , 张子权主动参与设卡查缉 。 那天毒贩见有民警堵卡 , 竟孤注一掷 , 猛踩油门就要冲过来 。 颇有胆气的张子权迅速做出反应 , 他一把推开战友 , 果断鸣枪逼停车子 。 随后一个箭步冲到车旁 , 拉开车门 , 将手电猛地射向正在驾车的男子 。
在毒贩还没缓过神来的当口 , 张子权的战友控制住了驾车男子 。 在这辆车上 , 警方随后从驾驶座下搜出一支子弹已上膛的手枪 , 查获海洛因40多千克 , 抓获嫌疑人4名 。
2017年4月 , 在侦办一起生产制造K粉原料的团伙贩毒案中 , 张子权主动请缨到环境险恶的境外侦察 。 在气候湿热、漫无边际的原始森林里 , 张子权和战友风餐露宿、艰苦蹲守了20多天 , 终于找到了制毒的窝点 。

“缉毒工作不仅要无所畏惧 , 很多时候还要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 。 ”而这一点 , 也是张子权的强项 。 同事们说:“张子权办案质量很高 , 他有勇有谋 , 总能另辟蹊径找到突破口”
2012年4月 , 在侦破一起走私运送制毒配剂的案件中 , 由于信息不准确 , 货物藏匿地点无法确定 。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 , 张子权提出:“下货需要找搬运工 , 我们可以从搬运工入手 。 ”
果然 , 警方最后通过一个打零工的男子提供的线索 , 在一个废弃工厂抓获了犯罪嫌疑人10余名 , 缴获了制毒配剂100余吨 。
……
在这10余年的缉毒路上 , 张子权见识过各种真正的危险 。 当卧底、钻原始森林、和毒贩枪战……这些我们在警匪片中才能见到的惊险画面 , 却是他要经历的日常工作 。
据统计 , 张子权先后参与侦破公安部与云南省公安厅毒品目标案件158起 , 总缴毒达27吨;参与破获制毒物品案件46起 , 缴获制毒物品1100余吨 。
当然 , 在“累累战果”的背后 , 其实是张子权在岗位上十年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守 。 妻子李莲超回忆说 , 一年到头 , 张子权有300多天都在出差 。

05-“我申请加入!”
2020年底 , 刚刚出差回来的张子权为了兑现带女儿出去旅游的承诺 , 几年来第一次申请了公休 , 然而 , 边境却突发涉疫案件 。
11月4日 , 临沧警方在一辆边境驶来的商务车上查获了一名可疑外籍女子 , 后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 经查 , 警方还从中挖出了一个以田某为首的跨境犯罪团伙 。 这名女子曾与田某生活多日 , 还到过云南耿马县孟定镇多地 , 干系重大 。
云南省公安厅指令临沧市公安局立即对线索进行核查 , 临沧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随即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 。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 , 张子权毅然决定取消休假 。
“我申请加入!”请战书上 , 他重重摁下手印 , 成为了专案组的一员 。
经过缜密侦查 , 专案组成功抓获了以田某为首的部分嫌疑人 , 但是由于嫌犯反侦察意识极强 , 案件迟迟没有进展 。 这时 , 张子权主动请缨 , 负责这位“关键人物”的讯问 。

当时的孟定 , 室外气温30多摄氏度 , 为防交叉感染 , 审讯室不能开窗、不能开空调 , 张子权戴着护目镜 , 穿着防护服、纸尿裤 , 每天要在审讯室里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 , 与嫌疑人斗智斗勇 。
在长达17次的审讯过后 , 案件才有了突破性进展 , 但是张子权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 。
同事唐海峰痛惜地回忆说 , 11月22日晚 , 刚走出审讯室的张子权脸色发白、直冒虚汗 , 大家劝他请假回家休息 , 顺便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 。 他摆摆手说:“还没到休息的时候 , 这个案子我更熟 , 等案件结束再说吧 。 ”
12月3日 , 张子权和同事辗转多地 , 抵达藏匿有8名涉案人员的安徽萧县 。
他像上紧的发条 , 一心想着案子 , 不敢有半刻停歇 。 然而 , 连续26天的高强度工作 , 大大超出了张子权的身心负荷 。
12月3日23时许 , 正在和战友讨论案情的张子权突然倒地 , 此时的他脸色发白 , 已经呼吸微弱 。 救护车上 , 同事们拉着他的手 , 不停呼唤他的名字 , 张子权却都没了反应 。 医生说 , 张子权的身体严重透支 , 大脑长时间缺氧缺血 , 心脏已累到跳不动了 , 处于“脑死亡”状态 。

06-“女儿想你了 , 哭着找爸爸 。 ”
“我们还没吃饭呢 , 等人 , 天都黑好久了 。 ”这是2020年12月3日傍晚 , 张子权在昏迷前给妻子发的最后一条信息 。
“还在忙吗?”
“看见信息回我一下 , 担心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