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鸡尾酒会现象



心理学的鸡尾酒会现象


文章图片



心理学的鸡尾酒会现象


假如你去参加一场热闹的鸡尾酒会(或其他大型Pty) , 你所接触或者注意到的人通常只有一小部分 , 对于这部分人你也许有清晰的意识 , 对于其他更多的来宾 , 可能不会留下清楚的意识 。 这就是心理学的鸡尾酒会现象 。



意识是一个包含多种概念的集合名词 , 普通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人类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 , 对自身的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综合察觉 。 就心理状态而言 , “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力集中等 , 就心理内容而言 , “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 , 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 , 在行为水平上 , “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 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 例如 , 早晨起床后 , 在选择穿哪一件衣服时 , 是受意识支配的 , 而穿衣的动作通常是自动化的 , 不受意识的控制 。
人的意识存在各种意识状态 , 有自然发生的 , 比如 , 睡眠和梦 , 也有人为的 , 比如 , 静坐和催眠状态下的意识 , 醉酒后飘飘然的感觉 , 或服用迷幻药物产生的幻觉意识等 。 意识至今仍是人类的一大谜团 , 我们期待心理学家有更大的发现 。
意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 我们不可能意识到所有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事物和刺激 。 例如 , 我们看不见波长超过一定范围的光 , 也听不见频率低于特定范围的声音 。 意识的局限性通常是由我们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决定的 。 另一方面 , 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 , 通常对其他事情视而不见 。 在同一时间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 意识很难在同一时间容纳过多的东西 。
除了局限性 , 意识还有以下几个特性 。
1.丰富性和深刻性
丰富性指意识的广度 , 即它能超越时间、打破空间的限制 , 与广阔无垠、丰富多彩的信息相联系 。 深刻性指意识的深度 , 即它能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 能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 这两个特征是与人掌握语言密切联系的 。
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霍金 , 手脚俱不能动 , 也不能言 , 但霍金的思想却是极其丰富的、深刻的 。
1975年 , 霍金以数学计算的方法证明黑洞由于质量巨大进入其边界的 , 也即所谓“活动水平线”的物质都会被其吞噬而永远无法逃逸 。 黑洞形成后 , 就开始向外辐射能量 , 最终将因为质量丢失而消失 。 2004年7月 , 霍金向学术界宣布了他对黑洞研究的成果 。 他认为 , 黑洞不会将进入其边界的物体的信息淹没 , 反而会将这些“信息”撕碎后释放出去 。
我们见不到宇宙 , 更见不到黑洞 , 但霍金的意识却打破了空间的限制 , 并揭示了字宙的规律 , 这就是意识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



2.能动性和创造性
意识能动性指人们能把自己的目的和意志强加于客体 , 从而去利用它、支配它、控制它 。 创造性指人们能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与自己的目的意图 ,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新奇事物 。 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 , 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 ”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这两种特征 。
有一次 , 富兰克林发现了“莱顿瓶”的放电现象 。 莱顿瓶所释放的电量让他感到惊讶 , 于是他决定在风雨雷电夜做个实验 。 尽管此时的富兰克林 , 不是不明白这样做的巨大危险 , 但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远大目的 , 使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 他谢绝了亲朋好友的劝告 , 坚定不移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 。 终于有一天 , 富兰克林带着风筝和一只储电瓶来到野外将风筝升到空中 。 当大雨倾盆、电闪雷鸣时 , 富兰克林掏出一把铜钥匙 , 系在风筝的末端 。 突然 , 一道闪电掠过 , 一段风筝线松散的纤维向四周直立起来 , 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支撑着 。 富兰克林感到手中有麻木的感觉 , 这无疑是带电的现象 。 为了能进一步确认 , 他把手靠近了那一把铜钥匙 , 顷刻间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 。 富兰克林惊喜地大叫起来:“我受电击了!闪电就是电!”就这样 , 他冒着生命危险 , 揭开了雷电的秘密 , 证实了天上的闪电和地上的电火花或摩擦产生的电的统一性 , 而不是上帝发怒 。 这一著名的“风筝实验”震动了全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