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拜金女 南宋历史上的三种拜金女应对

南宋绍兴年间,有个金华女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别误会,她可不知道什么叫无厘头,她是非常严肃认真地对父母及媒婆说的:“征者,聘财也,万世不改之仪 。若今从简,(我)颜面何存?”“征”是指“纳征”,就是通常所说的聘礼,或者叫彩礼 。这句话用白话说,也很搞笑:男人花钱娶老婆的规矩,再过一万年也不会改,如果今天打我这儿坏了规矩,我以后还怎么做人?
赵炎仔细读了这则宋人笔记中的婚姻故事,得出的结论是,男方女方都没错,错在哪儿呢?错在当时的拜金流俗 。男方并非没有纳征,只是因为家里穷,拿不出太多的钱;女方也并非就是嫌贫爱富之人,只是因为人人都在攀比,所以显得有些虚荣而已 。好在这段婚姻最后还是成了,是谁的功劳呢?你可能想不到,正是那位“准新郎”穷秀才 。对付这位虚荣型拜金女,穷秀才耍了两个小花招 。一是请媒婆传话,开空头支票,说自己如今是秀才了,不久将参加科考,榜上提名那是相当有可能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你嫁过来还愁不能享福?二是亲自登门面见准岳父岳母,言道家有薄田数亩、房屋数间,父在母亡、并无兄弟姊妹云云,意思就是,你家大小姐嫁给我,一过门就是奶奶辈的,不会出现婆媳、姑嫂及妯娌之间的矛盾 。于是,女家再三权衡,终于答应了 。
虚荣型的拜金女,一般并非骨子里就爱钱,而是面子心理在作祟 。对付她们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化面子为里子,让她们感觉到里子更重要 。上面这位秀才的花招值得圈点,暗合兵法 。如第一招就很像“围魏救赵”,抛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念想,让你别急,眼光看远些;第二招则像是“调虎离山”,把你的思路从钱眼里调开,多想想婚后的好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同样是在南宋,淳熙年间,湖州有个赴京赶考的读书人,姓王,家里倒是不穷,随身带了不少“会子”(南宋纸币) 。临安府繁华呀,天子脚下,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王秀才读书闲暇,就约上几个士子一起游山玩水 。有一天玩到西湖边上,居然时尚地玩了一场艳遇 。
事情是这样的,王秀才看到西湖美景,喜不自禁,脱口而出东坡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旁边忽然传来一个软绵绵的女子声音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王秀才转头一看,立刻惊呆了,多么清雅秀丽的女子啊!一身淡绿衫儿,发髻高悬,肤白如玉,两只眼睛灵动含情,手里还拿着一只花手绢儿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赵炎就不说了,大家心里有数 。之后,一有空闲,王秀才就到西湖边找这女子游玩 。慢慢的,王秀才发现,这女子并不爱山乐水,而是对集市情有独钟,西湖边上到处都是摊点商铺,吃的、穿的、好玩的物件,琳琅满目,她是见啥买啥,谁买单?“钱包”王秀才也 。
女人爱购物,或许是天性,今天如此,古代亦然 。男人赚钱,女人花钱,谁又能说不是千古以来就存在的道理?否则男人怎么表达传递自己的爱?光凭一张嘴说“爱”,恐怕不管用 。所以,现在有些女人会通过扮演“购物狂”,测试男人到底有多爱她 。显然,王秀才碰到的这个女子不是在玩“测试” 。男人最怕的不是女人“测试”自己,而是天生爱购物的“狂人”,或称情绪型拜金女 。如何对付情绪型拜金女呢?王秀才也有高招 。一次,那女子要买名贵的金钗,店主说是宫廷里流出来的,作价四贯五百钱,王秀才摸了摸袖子说,今儿个忘带钱了,下次再买吧 。还有一次,那女子一见王秀才姗姗而来,就拉着王秀才望集市里走,王秀才则推脱说,咱今天不去集市,咱去看杂耍吧 。
这两招也值得现在的男人学习 。前一招叫“坚壁清野”,出门不带钱,如果女子撅起可爱的小嘴巴,那就哄她:我现在省钱,是为咱们将来打算呀,难道不是爱你?后一招则叫“战略转移”,想方设法拉着女子往不花钱或者少花钱的地方去,前提是必须摸准女子除了购物,还是否有其他的喜好,比如看电影、吃路边摊、玩网游等等,加在一起都比买件衣服花费少 。周密在其笔记《志雅堂杂钞》里说过一个故事,说广南产珍珠,大而圆润,色泽华美,临安富贵人家以拥有广南珠为荣 。有个小官娶了富家千金为妻,这位千金大小姐在娘家时特别喜欢广南珠,如今夫家没有珍珠,一张俏脸就天天拉得很长 。有一次,大小姐跟陪嫁的丫鬟上街,看到有商家在出售广南珠,回家就缠着丈夫买,而丈夫俸禄本来不高,实在没有多余的钱来支付这笔费用,就婉言拒绝了,惹得妻子直跺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