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舞王被蒙面,观众还能看什么?丨专访《蒙面舞王》总导演徐向东

文 │绯飞
每周日晚上九点二十,打开江苏卫视,你或许会看到一个带着夸张面具的人站在人群中央起舞,这些制作精美的面具很难不令人联想到江苏卫视的另一档歌唱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而舞者起舞时,身边出现的例如“情景演绎”“都市编舞”“手臂电流”等硬核赛博风注解字体,又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档大火舞蹈综艺《这!就是街舞》。
这种熟悉感并非是空穴来风。前面提到的这档有些个性、又十分新颖的舞蹈综艺,正是与《蒙面唱将猜猜猜》《这!就是街舞》一样,出自灿星文化的舞蹈“竞演+竞猜”综艺《蒙面舞王第二季》。
自第一季播出后,《蒙面舞王》的收视率便不断破1,这样的成绩也同样一路稳定到了第二季。而在江苏卫视公布的2022综艺片单中,《蒙面舞王第三季》也赫然在列,显然,《蒙面》系列已经被江苏卫视列为一大特色系列综艺持续制作,蒙面形式对观众好奇心的调动作用依然有效。



当舞王被蒙面,观众还能看什么?丨专访《蒙面舞王》总导演徐向东

文章插图

然而,蒙面的形式并非百利而无一弊。与以歌唱竞演为主的《蒙面唱将猜猜猜》不同,以舞蹈为主要看点的《蒙面舞王》沿用面具遮面形式,虽然在悬念设置上给足了节目效果,但舞者舞蹈过程中面部情绪的传达、后续营销过程中明星选手身份未知性带来的传播不便等问题,都是面具的“另一面”。
带着这些问题,骨朵对话了《蒙面舞王》总导演徐向东,与他聊了聊关于《蒙面舞王》面具背后的那些事。
选择面具,是借“巧劲”
说起做舞蹈综艺,徐向东有着满腔的情怀。
从最初的《舞林大会》,到后来的《舞林争霸》《舞出我人生》《中国好舞蹈》再到后来的舞综“王牌”《这!就是街舞》,徐向东与团队从2006年起就开始与舞蹈综艺打交道。从几大卫视做到央视,再到后来跟上网综潮流,虽然播出平台、节目形式在不断变化,但徐向东对于舞蹈综艺的热情一如当年:“我们就是想做舞蹈综艺。”



当舞王被蒙面,观众还能看什么?丨专访《蒙面舞王》总导演徐向东

文章插图

做了这么多年舞蹈综艺,徐向东在热爱的同时,也深知舞蹈综艺相比起唱歌、真人秀等综艺形式更难出圈、难出爆款的处境。“舞蹈欣赏是有门槛的,很多舞蹈的形式,比如现代舞、古典舞它都是一种阳春白雪的东西,与大部分观众是存在隔离的。另外从技术上来讲,要将好的舞蹈呈现在荧幕上,镜头、灯光等技术的配合也是有门槛的。”
“如何能让舞蹈更接近观众?这是我们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档综艺,普适性一定是徐向东在策划中优先考虑的问题。而对于如何提高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普适性,徐向东给出了两个答案:“要么,做明星竞演;我们请知名度很高的明星,利用他们的明星价值吸引观众愿意来看跳舞,《舞林大会》就是这个思路。要么,就将舞蹈水平做到天花板级别;美的东西它一定是有吸引力的,《这!就是街舞》和《舞林争霸》的成功,说明这个思路是对的。”



当舞王被蒙面,观众还能看什么?丨专访《蒙面舞王》总导演徐向东

文章插图

那么,在这两种思路之外,会不会有第三条“新路”可以让舞蹈综艺多一种可能性?在做《蒙面唱将猜猜猜》时,节目中用到的面具给了徐向东新的灵感。“给艺人带上面具跳舞,会不会让观众的注意力更集中在他们舞动的肢体上?明星选手遮面参赛,观众们被未知身份勾起的好奇感,会不会是一种能够吸引他们的、巧妙的力量?”
这种“巧劲”,是徐向东一直在寻找的,不让舞蹈成为“镜框里的一幅画”的一个桥梁。《这!就是街舞》利用街头感的场景设计拉进观众与街舞的距离,而《蒙面舞王》则选择用电音party的形式来带动屏幕前的观众一起high。“蒙面,一方面可以做为这场party的主题;另一方面,也让参与party的艺人们放下自己的资历、名气、流量,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这个party中来。”
表情?流量?做节目,要有所取舍
作为一种肢体艺术,舞者表情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蒙面舞王》中,为了不暴露身份,舞者们基本都带上了能包住整个头的头套面具,虽然具有十足未来感的面具设计与节目“电音party”的定位相吻合,但目前的面具制作技术也确实尚未达到可以传达情绪的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