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舞王被蒙面,观众还能看什么?丨专访《蒙面舞王》总导演徐向东( 二 )





当舞王被蒙面,观众还能看什么?丨专访《蒙面舞王》总导演徐向东

文章插图

面具遮挡是否影响舞者表演效果?徐向东无疑是认同的,但认同之外,他觉得这点小损失相较于整个节目效果来说尚属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当舞王被蒙面,观众还能看什么?丨专访《蒙面舞王》总导演徐向东】“其实对于表情的重要性,在舞蹈中也是分流派的。比如国标舞、民族舞,这些表现力强的舞蹈形式,离了表情是万万不行的。但对于现在许多流行的舞蹈形式,我们也能看到很多面无表情跳舞的舞者,对于他们来说,表情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徐向东表示,为了保证观众的观看体验,在前期选择舞种甚至舞者的时候,他们会有意选择一些对于表情要求不那么高的舞蹈形式。
面具遮面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参赛艺人身份的未知,这对于一档明星竞演综艺来说,无疑意味着在前期就放弃了这些明星艺人身上自带的流量和热度。
在徐向东看来,为了后期“揭面”环节的惊喜感,前期放弃一点流量和炒作的机会是必须的。“观众看了前面几期的表现,会在心里为选手们预设一个身份,或者说会有一张自己想象出来的脸。带着这种预设到揭面环节看到真人,如果符合预设,那么观众会有满足感;如果和想象出入很大,那就是惊喜感。如果艺人们一直亮明身份表演,是绝对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当然,我们也会考虑后期宣发传播的问题。”徐向东向骨朵透露,第五期最后“人间精灵”选手刘些宁的那段“揭面后舞蹈”,实际上就是录制现场临时决定,让她以不戴面具的状态再跳一次“生死一舞”。



当舞王被蒙面,观众还能看什么?丨专访《蒙面舞王》总导演徐向东

文章插图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或者从粉丝的角度来说,他们一直看到的都是戴着面具的人跳舞,所以如果我们在合适的时机让他们以揭面的状态去跳一支舞,这不管是对于节目效果还是视频平台的传播度、点击量来说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徐向东认为,戴着面具跳舞对于一档竞演节目来说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平性,同时也强调了舞者的肢体,带动了观众的参与感,带来了揭面时的节目高潮。“综合对比来看,面具带给这档节目的,远比因它而失去的要多。”
选人、赛制,戴面具也要真人秀
是否戴上面具,嘉宾的选择能适当随意一点了?徐向东的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戴面具比不戴面具更难选。”
徐向东表示,为《蒙面舞王》选择嘉宾,一方面要考虑嘉宾的知名度,为了保证揭面时的戏剧效果,嘉宾一定要有粉丝基础,然后在这个范围内去选择有一定舞蹈表演水平,能够保证舞台效果的艺人,这样一来,可选择的艺人就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反差感”也是《蒙面舞王》嘉宾身上必备的一大特质。“比如我们找到陈汉典来,或是让容祖儿上台跳舞,这些都是出乎观众意料的嘉宾,很多我们节目的选手在揭面之前,观众都没想到他们会跳舞的。”



当舞王被蒙面,观众还能看什么?丨专访《蒙面舞王》总导演徐向东

文章插图

由于受到体力、录制时常等因素的限制,徐向东表示每期节目的真人秀与舞台占比大概在1:2左右。为了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在《蒙面舞王》第一季的经验之上,徐向东将第二季的赛制升级,通过提升舞者之间的对抗性来增加节目真人秀部分的可看性。
“对比第一季,我们第二季赛制最大的特点是在最初阶段将参赛舞者分成了两个队。”由于第一季的赛制设定,参赛舞者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舞者与舞者之间的火花和化学反应受制于赛制,难以在节目中展现。而第二季一开始就将舞者分为两队,舞者和舞者之间产生连接和集体感,如此一来,既能在舞台的对抗中展现舞者之间的团结协作,也能在竞技中让两队人马摩擦出火花。



当舞王被蒙面,观众还能看什么?丨专访《蒙面舞王》总导演徐向东

文章插图

“我们节目的另一大看点是齐舞。”《蒙面舞王》中,每位舞者的第一轮对抗都要选择齐舞形式,但同时,这种多人大齐舞的形式,也引发了部分观众的担忧——会不会作为C位的明星舞者在如此众多的伴舞中被埋没了光环?
对于这个担忧,徐向东表示这并不是问题。“其实选择这种齐舞形式,我们作为节目的创作者还是优先保证舞台效果。舞台好看绝对是第一位的,至于明星舞者是否会被伴舞老师埋没,这就要看他的个人能力了。如果他的个人能力特别突出,例如舞侠,大家的关注度自然就会落在他身上;那么如果他还没有达到某种出众的水平,观众通过观看齐舞也会收获美的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