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成都高校博士 实现《Nature》《Science》双发
本报讯 (采访人员 白洋 李菲菲) 采访人员昨日从电子科技大学获悉 , 国际著名期刊《Nature》发表了来自电子科技大学题为《玻色子体系中的奇异金属态》的研究论文 , 《Nature》配发专题亮点评述文章 , 评价这项工作突破了现有对奇异金属态与无序超导体的认知框架 , 将推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向前迈出一大步 。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杨超 , 2019年 , 以他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也曾成功发表在《Science》 。
回顾杨超的科研之路 , 此前发表在《Science》的正刊论文研究成果解决了30年来悬而未决的量子金属态问题 , 并荣获2019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特等奖等众多奖项 。 2022年 , 他迎来了自己的第二篇顶刊 , 这篇论文研究成功突破了费米子体系的限制 , 首次在玻色子体系中诱导出奇异金属态 。
【电子|成都高校博士 实现《Nature》《Science》双发】奇异金属 , 顾名思义 , 与普通金属不同 , 其电阻率与温度成正比 , 存在于铜基高温超导体中 , 是一种电子之间高度量子纠缠的新物质状态 , 其混乱程度趋向于量子力学极限 。
这一发现为理解凝聚态物理中奇异金属的物理规律、揭示奇异金属的普适性、完善量子相变理论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 对揭示耗散效应对玻色子量子相干的定量影响 , 推动未来低能耗超导量子计算以及极高灵敏量子探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据介绍 , 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分为费米子与玻色子两种 。 其中 , 人类社会目前赖以生存的电子工业与器件发展几乎完全基于费米子体系 , 但由于能耗高、损耗大 , 物理尺寸已近极限 , 面临性能持续提升的瓶颈问题 , 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信息传输需求 。 而以高温超导体为代表的玻色子器件 , 具有完美的零损耗能量传递特性 , 有望带来电子信息工业的革命性变化 。
杨超表示 , 科研“马拉松”的赛道 , 不是平坦的“塑胶跑道” , 而像是进入丛林之后寻找一条可以穿越的小路 。 这条小路上 , 可能有鲜花 , 但更多的是荆棘 , 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 可能会看不到曙光 。
推荐阅读
- 电子商务|快递“春节不打烊”是个伪命题?网友气笑了:节前发货但揽收到初七
- 电子商务|SHEIN再传上市 揭秘最隐秘的跨境电商独角兽
- 手机|上海微电子:中国首台2.5D/3D先进封装光刻机正式交付客户
- 电子商务|跌破发行价、市值蒸发千亿 泡泡玛特如何延续神话?
- 电子商务|网商银行多宗违法被罚2236.5万元 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
- 电子|奕东电子:公司生产的FPC已应用于全球前五大手机终端品牌
- 新闻|天津高校团队助力冬奥直播
- 智能化|成都智造!成都市一医院“机器人护士”上岗 年配液量近200万袋
- 电子商务|数字人民币成为冬奥开幕式“场外”焦点 还有这些功能已解锁
- 硬件|Q5D正在使用机器人在制造过程中实现电子布线的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