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斗穷,二斗富是真的吗?中科院发现“斗”和“簸箕”的基因奥秘】

文章图片
一斗穷 , 二斗富 , 三斗四斗卖豆腐 , 五斗六斗开当铺…… , 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 , 不知道在你那里 , 又是怎么唱的呢?
相信我们小时候 , 家里的父母或长辈 , 都扒着我们的手指 , 为我们数一下10个手指里有几个“斗” , 几个“簸箕” , 而长大后我们也都明白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 , 而这些不同的指纹 , 真的如童谣中唱的那样 , 能决定我们富贵与否 , 是否健康长寿吗?
很多人听到这可能会说 , 这不都是哄孩子玩的吗 , 怎么会有科学依据?但近年来 , 我国科学家进行的相关研究 , 却已经逐渐揭示了指纹与生命健康之间 , 的确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 而这项研究发布在了2022年第一期的《Cell》(细胞)杂志上 。
每个人的指纹都各不相同 , 这也成为了识别个人身份的一种重要标志 , 早在1864年 , 应该植物形态学家格鲁就发表了有关指纹识别技术的论文 , 有人曾经据此认为 , 指纹识别是由欧洲人最早发现的 , 但如果细翻中国典籍 , 就会发现我们聪慧的中国古人 , 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指纹技术了 。 根据《周礼》记载:“以质剂结信而止讼 。 ” , 文中的“质剂”指的就是买卖双方的文书 , 而按上手印后 , 证明彼此全都认同 , 而避免了纠纷争讼 。
指纹是识别一个人的重要特征信息 , 以至于在刑侦学 , 民用 , 合同签订等多个方面一直沿用至今 , 研究数据显示 , 出现两个完全相同指纹的概率是一百五十亿分之一 , 也就是说 , 出现两个人指纹相对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
民间关于指纹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 而“斗”和“簸箕”的简单区分 , 就是最流行的一种 , 斗通常是指手指上的指纹性质能够形成环绕的有规则的圆形的指纹 , 形如贮存粮食的容器“斗” , 因此被很多地方称作“斗” , 也有的地方称作“萝” , 而另一种指纹则比较松散 , 形似家中的“簸箕” 。
关于指纹上斗和簸箕的民间说法也非常多 , 比如我们开头说得一头穷 , 二斗富等 , 就寓意着斗越多 , 就能存下更多的粮食 , 就会越富有 , 因此还有“十指簸箕没有斗 , 只往外簸没处装”等说法 , 但也有地方有这样的俗语:“十个簸箕没有斗 , 簸去烦恼不忧愁 。 ” , 寓意着即使没有“斗” , 同样可以生活得无忧无虑 。
这样的一些说法 , 当然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 , 只是民间的一种美好寓意或顺口童谣而已 , 然而作为每个人都独一无二的指纹 , 其中的生理奥秘 , 也是很多好奇的方面 , 而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 , 也并不罕见 , 但多数科学研究都没有从大数据的角度去分析到底不同的指纹与生理、健康有着怎样的关系?而这项中科院最新研究结果 , 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传统认知 。
该研究由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所 , 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等联合国内外十几家科研机构 , 对手指花纹表型的形成与肢体发育相关基因的关系 , 进行了研究 , 该研究有望通过指纹表型实现特定疾病的早期识别和筛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人体的指纹在胎儿发育阶段就开始发育 , 在胚胎的第10周 , 指尖部分就开始发育出球状鼓包 , 而在妊娠第四个月时 , 胎儿皮肤上已经形成了指纹 , 而这种指纹特征几乎不再发生变化 , 很多朋友可能认为指纹位于手指的皮肤上 , 因此可能与人体发育形成皮肤的相关基因具有关联性 , 但这项新研究的分析却发现 , 决定指纹的主要基因 , 影响指纹的主要基因 , 与影响肢体发育的相关基因具有强关联性 , 而非皮肤发育的相关通路 。 也就是说:指纹相关的基因通过调控肢体发育影响了最终指纹花纹的形成 。
研究者们通过面向23000多个个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扫描与多群体荟萃分析后 , 识别出了43个人类指纹花纹相关的遗传基因座 。 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些指纹与肢体发育有关的有趣现象 , 大家不妨自我对照一下: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人类还会再进化吗?会进化成什么样子?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