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斗穷,二斗富是真的吗?中科院发现“斗”和“簸箕”的基因奥秘( 二 )


  • 手指花纹与手指长度比例之间有密切关系 , 例如双手“斗”越多的人 , 小指往往相对越长 , 而整个手掌的长度相对越短 。
  • “斗”越少的人 , 食指远端关节(靠近指纹形成处的指节)就越长 。

该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对于指纹表型的深入研究 , 了解指纹形成的强相关基因 , 从而通过这些基因来预测人体健康 , 疾病等方面的作用 , 比如负责肢体发育的相关基因 , 也并不仅仅与肢体发育有关 , 同时还可能在其他方面起着“一因多效”的作用 。 而目前该项研究的团队正在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单位合作 , 希望相关研究成果能尽早运用于新生儿先天疾病的早期筛查中 , 实现更早诊断和治疗 。
其实指纹研究只是对于“人类表型组”研究的一个方面 , 近年来 , 在生命科学领域 , 表型研究已经成为了既基因研究之后的另一个重点 , 所谓表型是指生命体的各种生物特征 , 除了指纹以外 , 人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 肤色深还是浅 , 耳朵的形状 , 速度 , 力量等等 , 都是人体的表型指标 , 相比基因研究 , 表型组的研究是更加多为和跨尺度的生物指征研究 , 通过对人体表型组系统的精密测量 , 可以积累海量的生物信息数据 , 从而发现基因-表型-环境之间的关联机制 , 最终应用于精准诊断、干预、调控 , 治疗等方面 , 对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

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也早就认识到了表型组研究的重要性 , 在2015年开始 , 就设立了重大专项 , 并在2019年在上海张江建立了世界上首个跨尺度多维度人类表型组精密测量平台 , 目前已经有超过800位上海的20岁到60岁的或自愿者在该平台完成了每人测量超过3万个指标的全景表性测量 , 全球首张“人类表型组导航图”也已初步绘制完成 , 其中发现了150万个强关联 , 其中跨领域的强关联占了近四成 , 很多都是科学界的首次发现 。
祝愿我们的科学家能够不断前行 , 进一步扩展相关研究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 这项相关研究将逐步运用到疾病筛查 , 诊断 , 药物开发领域 , 为我们的身体健康进一步保驾护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