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配时动物六亲不认,那流浪雄狮若重返狮群,能认出自己母亲吗?( 三 )




专家通过实验后发现:即使在小鼠出生后立即把它们兄弟姐妹分开 , 直到它们性成熟时再将它们放在一起相聚 , 它们也会回避自己的同胞骨肉而不会乱伦 。
对于近亲繁殖不利于后代这件事 , 达尔文在1876年时就已经明确提出了 。 他称这种概念为“近交消退” , 指出近亲繁殖会降低个体成年后的繁殖能力 。 后来更是有学者研究出了近交系数 , 来确定后代基因比例 。

动物界的近交回避机制主要通过以下这四种方式进行 。 第一 , 亲缘识别 , 这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通过气味辨别母亲 , 除了狮子以外 ,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动物都能依靠特殊的手段辨别对方与自己的亲缘关系 。

第二则是个体扩散 , 尤其是像狮群 , 物种分布比较集中 , 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就会让雄性前往别的地方生活 , 这种也叫做“雄性扩散机制” 。 第三是延迟性性成熟 , 大多数新生的动物如果和亲生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 , 性成熟的时期都会出现推迟 。

最后就是外种群配偶交配了 , 雌性个体会和栖息地以外的雄性交配 , 以此来提高基因 。 像蜜蜂的种群中就有这一特征 , 外来的雄蜂往往很受蜂群的欢迎 。
深受艾滋病困扰的狮群狮子当中比较出名的就是非洲狮了 , 它们在非洲草原上奔跑的矫健身姿 , 让不少动物爱好者“为其疯狂” 。 而狮子作为一种大型肉食动物 , 算得上是位于食物链前端了 , 天敌也比较少 。 但是非洲狮在这些年以来 , 却几度濒临灭绝 , 罪魁祸首不是天敌的捕杀或者饥饿 , 而是艾滋病 。

生物学家表示 , 狮子患上艾滋病之后会表现出和人类一样的情况 , 艾滋病会破坏它们的免疫系统 , 导致它们变得很虚弱 。 而共享食物和互相攻击会使得艾滋病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 最终危及整个种群 。

不过 , 专家认为艾滋病是狮子体内自带的 , 早在十几年前人们就在猫科动物的体内发现了艾滋病毒的存在 。 而目前发病的范围和规模很广 , 可能是因为带有了一定的传染性 , 不过传染的群体也仅限于狮子 , 并不会传染给人类 。
狮群与人类的冲突【交配时动物六亲不认,那流浪雄狮若重返狮群,能认出自己母亲吗?】值得一提的是 , 随着人类领地的不断扩张 , 我们和狮子之间最后的一点儿距离感也消失了 。 作为食肉动物的狮子 , 想要袭击人类还是很容易的 。 此前就有新闻报道指出 , 肯尼亚和索马里的边境地区的某个村庄 , 在半夜的时候遭到了15只非洲狮的袭击 , 最终导致多人死亡 。

当地警方表示 , 狮群攻击人类村庄的事件频频发生 , 可能是与偷猎者有关 。 许多偷猎者会开枪驱赶母狮 , 再趁机抢走幼狮 。 而爱子如命的母狮们就会在草原上发出凄厉的叫声 , 并且踏上寻找自己孩子的旅程 。

所以 , 它们可能是将村民当作了抢走幼狮的人 , 才展开了攻击 , 无辜的村民和狮子都是受害者 。 是偷盗成性的人 , 使得原本平静祥和的土地上沾染了鲜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