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站冷知识,在天和之前曾想发射天宫三号,为何最终取消?



我国空间站冷知识,在天和之前曾想发射天宫三号,为何最终取消?


文章图片



我国空间站冷知识,在天和之前曾想发射天宫三号,为何最终取消?


文章图片



我国空间站冷知识,在天和之前曾想发射天宫三号,为何最终取消?


文章图片



我国空间站冷知识,在天和之前曾想发射天宫三号,为何最终取消?


文章图片


你知道吗?除“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之外 , 在天和核心舱发射之前 , 我国曾有一个“天宫三号”空间站计划 。 说到我国空间站 , 大家都知道目前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组合体 , 已有6名航天员进驻过 。 另外 , 今年5月到6月 , 8月到9月 , 还会发射“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 , 届时我们将完成中国空间站一期工程 , 形成一个有6个床位、2个卫生间 , 能够同时容纳6名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天空之家” 。

天和核心舱
而在“天和”核心舱进入太空之前 , 我国还曾发射过“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 。 其中“天宫一号”被称为“目标飞行器” , 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 , 2016年3月21日停用 , 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 。 而“天宫二号”被称为“空间实验室” , 2015年9月15日发射 , 2018年9月15日停用 , 2019年7月19日再入大气层 。 说这些 , 可能很多人都非常清楚 , 可是你知道吗?在“天宫二号”和“天和”核心舱之间 , 我国还有一个“天宫三号”空间站计划 。

天宫二号组合体
没错 , 这个“天宫三号”原计划是在2015年左右 , 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 它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不同 , 拥有前后两个对接口 , 可同时对接一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 。 而它本身也是由实验舱和资源舱两个舱段组成 , 预计长约18.1米 , 最大直径为4.2米 , 重量达22吨 , 接近现在的“天和”核心舱 , 长度还略有超出 , 所以是不折不扣的空间站 。

天宫三号
“天宫三号”最早在2008年就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透露了部分信息 , 是我国原定“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第二步的收官任务 , 具备3名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40天的能力 , 超过“天宫二号” , 同时还将进行再生循环式生命保障系统的关键技术试验以及货运飞船在轨燃料加注技术的试验验证 。 当时计划在2010年代末 , 发射一系列载人飞船与它进行对接 。

天宫三号组合体模型

这个模型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展出过
可是最终的结果 , 大家已经知道了 , “天宫三号”任务被取消 , 现在担当主角的是“天和”核心舱 。 究其原因 , 一方面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进度不如预想中那么快 , 另一方面则是我国为节省经费并加快空间站的建设步伐 , 对载人航天工程进行了调整和跳跃 , 这是技术自信的表现 。

早期的天和核心舱
而原先“天宫三号”原定的技术试验项目 , 则由“天宫二号”和后来的“天和”核心舱分摊完成 , 比如2017年4月27日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 就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 , 另外一些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和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一系列空间站关键技术 , 以及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 均在“天和”核心舱里完成 。

大部分任务在天和核心舱里完成了
“天宫三号”空间站项目 , 有点类似当初我国“曙光”号载人飞船 , 非常可惜 。 但和最终下马的“曙光”号不一样 , “天宫三号”的取消 , 是为了加速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步伐 , 而它的许多技术 , 也被应用在“天和”核心舱和接下来的两个实验舱中 , 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

【我国空间站冷知识,在天和之前曾想发射天宫三号,为何最终取消?】加油中国航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