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不该也不会一家独大( 二 )


二、劣势:间歇性发作的版权后遗症(不算疼)我们先来看一看在过去的几年里,由腾讯音乐主导的这场版权之战到底有多疯狂。
在国家版权局颁布“版权令”之前的2011年,百度签约环球、华纳、索尼三家唱片公司的音乐版权,总价不过3000万。
到了2017年版权之战正酣时,在与环球音乐的版权价格谈判中,腾讯音乐、百度音乐、阿里音乐、网易云音乐先后叫价,硬生生将最初的4千万美元价格增至3.5亿美元外加1亿美元股权。
不仅如此,最后的赢家腾讯音乐还对环球音乐的母公司发出了投资邀请,在2020年3月,由腾讯牵头,完成了对环球音乐10%的股权收购,这场交易市场估值约30亿欧元。
事实上,天价音乐版权的背后,除了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唱片公司,并没有哪一方可以从中渔利。
高晓松曾在《晓说》栏目中透露,2017年,网易云音乐以2000万的版权价格拿下了朴树的《猎户星座》专辑,但其最终销售额不过300多万。
这笔净赔1600多万生意的背后,不仅是网易云音乐为抢占用户的疯狂举动,也是整个在线音乐市场版权厮杀下的残酷映射。
但版权之战已然打响,没有谁可以停下脚步。一旦有所犹豫,有所挣扎,就可能在乱局中被一脚踩死。比如迟迟没有等到重金支持的虾米音乐,直接曲终人散,走向了落寞。
当然,即使是手握筹码,留在了赌桌上,也不代表就有机会赢了。独家版权放开之后,版权价格的跌幅和版权市场的开放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首先是上游唱片公司方面,被养刁的各大唱片公司已经不愿再接受所谓的市场合理价格,政策只是导向,所谓的谈判权依旧握在唱片公司手里。
腾讯音乐发布公告后不久,网易CEO丁磊就公开表示,网易云音乐准备了充足的资金,愿意以最大的诚意与版权方开展公平开放的合作。
但在网易云音乐与多家重要版权公司进行沟通后才发现,部分版权方与腾讯音乐的合同尚未解除,暂时无法开展非独家合作洽谈,剩余部分版权方则直接选择避而不谈。
也就是说,虽然独家版权被政策叫停了,但并不排除音乐平台和唱片公司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构建版权的优势。市场手段有很多,就看怎么操作了。
丁磊也透露表示:“版权采购方面,我们的态度一直都是愿意花钱,但问题是目前国内个别厂商不愿意卖。”
而在独家版权之后,还隐藏一个更深层次问题。这些年通过买买买,以及背靠腾讯集团,腾讯音乐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从音乐创造,发行、宣传、运营等的一体化形态。
而借助于强大的音乐生态,这会让更多的音乐人选择依附于腾讯音乐,腾讯音乐实际上就是强势的甲方。作为音乐产业核心的音乐人,在创造过程中也就很容易丧失独立性。
当一首歌被资本、算法或流量裹挟的时候,不仅让音乐失去了灵魂,也会让整个音乐市场失去创新和竞争。更令人担心的是,这是一个无形的影响,也是监管管不到的地方。
像电影产业,发行和渠道分离,才是真正的反垄断。
至少目前,行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隐患的存在。
三、内忧:绝处逢生的音乐平台(挠挠痒)后版权时代,大家也开始将更多的关注目光转向网易云音乐、咪咕音乐、华为音乐等其它在线音乐平台方向。
相比于资金实力雄厚的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一直受制于资金不够充足,与腾讯音乐之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巨大差距。但现如今,独家版权模式走向终结,主打“社交+情怀”的网易云音乐或许凭借其优秀的运营能力,能够有与腾讯音乐一战的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