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明明产了大量排泄物,粪便价值却还是很大,为什么?( 三 )



然而作为哺乳动物鲸鱼在水里没有任何优势 , 哺乳动物赖以生存的嗅觉无法在水中进行 , 由于长达1亿多年的时间都被恐龙压在地上打 , 哺乳动物的视觉也非常的差 , 很多哺乳动物其实都是色盲 , 因此眼睛在海洋里也无法为鲸鱼提供更大的帮助 。 这让早期的鲸类在海洋里吃尽了苦头 , 差点断送了自己重返海洋的道路 。

不过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 , 鲸鱼进化出了回声定位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声纳 。 声波在水里的传播速度每秒1500米 , 基于这套回声系统 , 鲸鱼比蝙蝠还要灵敏 , 终于第一次有了正面和鲨鱼对撞的资本 。 经过了大约1000多万年的努力 , 鲸鱼登上了海洋掠食者的顶座 , 一呆就是2000多万年 。

维持生态鲸鱼体型巨大食量也很大 , 自然每排泄一次的量也很大 , 对于人来讲它们的粪便其实是没有用的 , 龙涎香也不是它们拉出来的粑粑 。 但是对于海洋的生态来说鲸鱼的粪便比龙涎香还要宝贵 。

我们都知道动物的粪便其实是它们没有消化完的食物 , 从能量上来说算上一级 。 如果任由粪便躺在自然界中 , 那么我们的地球可能会臭气熏天 。 于是在生物进化出了分解者 , 专门将动物的尸体和粪便按分子为单位进行分解 。

鲸鱼拉粪便的时候会边游边拉 , 并且会从深层游到浅层再从浅海游到深海 。 这一过程中它将粪便播撒的范围非常的宽 , 不同海洋深度的分解者或者小型生物都能屎到临头 , 对于它们来说这是极好的食物与养料 。

大型须鲸一般成年后没有天敌 , 通常都是自然死亡 。 当它们死后尸体会因为浮力漂浮在海面上 , 鲨鱼等鱼类会游来将它的大部分肉体吃掉露出骨架 。 骨架密度比海水大这时便会沉入海底 。 但分解还远没有结束 , 海底的一些底栖海洋生物 , 会将鲨鱼的骨架进一步清理 , 将上面所有的有机组织通通吃掉 。

而微生物们则会进入到鲨鱼的骨头里面 , 将里面的骨髓与骨油分解 , 消耗殆尽 。 这个过程中鲸鱼的四周非常热闹 , 会形成一个小型的海底世界 , 珊瑚什么的一点都不少 。 当鲸鱼身上所有含养分的物质消耗完之后 , 这具鲸鱼的遗骸会变成一处礁石永远地停留在海底 , 为无数动物提供栖身之所 。 这便是自然中的“一鲸落而万物生” 。 由此 , 鲸鱼在生物圈中可谓是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

鲸鱼的现状人类是成年鲸鱼的最大敌人 , 过去人们想要获得鲸鱼身上的肉以及鲸鱼身上的脂肪 。 鲸鱼脂肪提炼的鲸油在古代是非常名贵的油脂来源 。 而鲸鱼的肉对于物质资源匮乏的古代来说是绝佳的蛋白质来源 , 甚至在一些国家的饮食文化里具有体现身份的象征 。

早期的捕鲸船对于鲸鱼来说还无法造成毁灭性的伤害 , 曾经有鲸鱼将捕鲸船撞沉的记载 。 但工业革命之后 , 驱动力更大的机械捕鲸船 , 将整个鲸鱼家族驱赶向了灭绝的深渊 。 一些国家甚至发展出了工业捕鲸 , 一次出海就能将上百条鲸鱼杀好之后拖回去 。

现在的鲸鱼里面已经有很多物种濒危 , 接近灭绝的边缘 。 鲸鱼在整个海洋生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如果它灭绝 , 影响最大的反而是那些依靠鲸鱼粪便而活的底层生物们 , 这将引起整个生态圈的震动 。 最后损失最大的 , 是生物圈的最最顶层——人类 。

【鲸鱼明明产了大量排泄物,粪便价值却还是很大,为什么?】如今日本等国家依然借着科研的目的进行商业捕鲸 , 一些鲸鱼的数量也出现了连年的下降 。 生活在海里按理说它们与人类的活动范围重合度非常小 , 不会存在什么栖息地缩小 。 人类猎杀它们完全就是出于自身的贪婪 , 来自远古的温柔巨兽 , 畅游了4000多万年 , 最终要落得这样的下场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