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入轨已近2000颗,各国争相模仿,我国星网为何尚未大批铺开?



星链入轨已近2000颗,各国争相模仿,我国星网为何尚未大批铺开?


文章图片



星链入轨已近2000颗,各国争相模仿,我国星网为何尚未大批铺开?


文章图片



星链入轨已近2000颗,各国争相模仿,我国星网为何尚未大批铺开?


文章图片



星链入轨已近2000颗,各国争相模仿,我国星网为何尚未大批铺开?


文章图片


【星链入轨已近2000颗,各国争相模仿,我国星网为何尚未大批铺开?】
最近 , 马斯克SpaceX的“星链”因为两颗卫星非正常靠近我国空间站 , 引起了外界极大的关注 。 实际上 , 自2018年2月22日首次发射以来 , “星链”已有1944颗卫星入轨 , 目前依然在轨工作的 , 大约是1805颗 。 光2021年一年 , 马斯克就成功发射了989颗“星链”卫星 。

马斯克星链快发射2000颗卫星了
与此同时 , 英国和印度的OneWeb星座 , 2021年由俄罗斯分8次将284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 加上之前已经在轨的 , 共有394颗卫星 。 而美国蜂群技术公司正在建设的微小卫星星座SpaceBee , 目前也已有121颗卫星发射入轨 , 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 。

OneWeb卫星
除此之外 , 芬兰ICEYE初创公司的ICEYE星座、美国黑色天空公司的BlackSky星座、美国尖顶公司的电子侦察星座Lemur-2、美国初创公司行星实验室的鸽群Flock星座均有一定数量的卫星在轨 , 还有更多的国家和公司正在规划自己的星座 。

Flock卫星
不要以为只有欧美才搞大规模星座 , 其实我国也规划了自己的“星网”系统 , 并且之前的“鸿雁”融合星座、“虹云”星座、“行云”星座和“银河”星座等等 , 几乎都发射了先导卫星 , 并进行了相关的技术验证测试 , 有的甚至已经开始运营 。

我国也不是干看着
不过时至今日 , 在这些国产星座基础上统筹起来的“星网”系统 , 并没有像“星链”一样大规模铺开来 。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我们的技术不行吗?否 , 原因可能有些出人意料 , 因为我们看得比较长远 , 要做负责任的大国 , 希望全球将这些数量繁多、规模庞大的星座统筹起来 , 而不是各自为政 , 一窝蜂抢占轨道资源 , 从而影响全球的天文观测 , 威胁航天器安全 。

严重影响天文观测
所以我国的“星网”中高轨道卫星带有调姿发动机、剩余燃料 , 或者霍尔推进器 , 卫星一到寿命 , 就会主动下降高度 , 返回大气层烧毁 , 从而避免成为太空垃圾 。 这是一个在商业上十分不划算的设计 , 因为要带多余的发动机和燃料 , 不但研制难度更高 , 而且会大大减少卫星、火箭的有效载荷 , 一次入轨的卫星数量 , 也会减少 , 以利润为驱动的西方航天公司自然不会去做 。

这种小卫星不可能机动
确实 , “星链”卫星也有霍尔推进器 , 但那只是一部分的 , 而且身份不明 , 外界甚至判断它有一定的军事用途 。 至于大部分位于中高轨道的卫星 , 并没有机动能力 , 它们在到寿命之后 , 会在长达数十年 , 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 , 一直围绕地球轨道运行 , 成为威胁别人安全的太空垃圾 。

太空垃圾
两颗“星链”卫星靠近我国空间站 , 不管是不是故意 , 都证明了这种威胁是切实存在的 。 而随着“星链”卫星入轨数量越来越多 , 未来这种威胁还会更加频繁 。 所以我国才要向联合国提交照会和方案 , 指出“星链”和其他星座的问题 , 而“星网”系统宁可晚些发射入轨 , 也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自私的行为 , 在太空中维护人类共同的利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