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后的小时候是怎么过春节的?以图说事,这就是我们的童年( 二 )



4、家里蒸馍时可别乱说
那时的大人很有意思 , 在油炸或蒸馒头这天家里有很多忌讳 。
比如 , 有的人家会在门口撒一把草木灰或横一个木棍 , 据说有驱邪和聚财的作用 。
更有意思的是 , 在蒸馒头那天大人是绝对不允许我们说“弄好了吗?”“弄完了吗?”“还有多少?”这类能让馒头“逃”了的话的 。
对于那时的农村人来说春节蒸馒头是一件大事 , 因为一蒸就要蒸一家人一个月的口粮 , 是一个非常费力气的活 , 一般都是几家合伙轮流帮着干 。
在蒸馒头那天 , 爸爸妈妈一般晚上两三点就会起床 , 一和就是一麻袋面 , 一般都是男人和面 , 普通女人干不了那么重的活 。
在我十岁之前 , 除了白馒头之外 , 我们家每年蒸得最多的是“团子” 。

啥叫“团子”?就是图片里这种黑馒头 , 它的成分是一半面粉然后再掺一半的玉米面或红薯面 。
这样的东西吃起来不但掉渣 , 而且还很容易噎到人 。
只要不是快到春节那几天了家里所有人都要先吃“团子” , 团子吃完才能吃白馒头 。
放学后看家里没人赶紧从缸里偷一个白馒头揣怀里就往外跑 , 到了外面一边啃着又干又好吃的大白馒头一边向邻居家的小孩显摆 , 那感觉真幸福!

5、过年了 , 走 , 给孩子扯一身新衣裳去

除了过年之外 ,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 , 谁穿过新衣服?
一件衣服 , 大姐穿过二姐穿 , 二姐穿过我穿 , 我穿过还会再传给我妹妹穿 。
只有等到过年了 , 爸爸妈妈才可能到集上给我们扯一块新布 , 然后找村里的裁缝去给我们做一件新衣服穿 。
问问80后农村出来的孩子谁没穿过带补丁的衣服?谁家的袜子不是补了又补呢?

6、放年假后干什么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 , 放年假后干什么?
我们能干的事可多了?比如等下雪之后挨个麦秸垛去抓野兔 , 没下雪就糊“云灯”追云灯玩 , 捉迷藏一玩就玩半夜或钻到人家家里看电视去 。
那时的我们虽然也是孩子但大人却很少动不动就去找我们 , 有时候晚上我们什么时候回家的爸妈都不知道 。
那个时候的我们身上很脏 , 玩的也很野 , 但那时的我们绝对没有人会得抑郁症或近视眼 , 读者您知道为什么吗?

7、过年了 , 套床新被子
除了过年或女儿出嫁 , 那时的农村人谁家平时套过新被子呢?
在那时 , 如果家里有女儿要出嫁家里一般会提前给她准备或3床、或6床或9床被子(以家庭条件而定) 。
那时的妈妈们都很厉害 , 不但会套被子 , 我们的衣服和鞋子也几乎都是妈妈们自己做的 , 有的同学家里还有缝纫机 。
将破到不能再破的衣服或麻包片撕烂用浆糊一层层地抹到案子上晒干之后就是做鞋底的好材料 。
小时候总盼望着能拥有一双12块钱一双的篮球鞋 , 现在总想再拥有一双妈妈亲手缝制的“千层底” , 但 , 还可能吗?

8、抢爆米花喽
这张照片是1899年拍的 , 照片里就是那时真实的农村 。
看看那位拉着鞋底的妈妈 , 再看看妈妈身后那位已经上了初中的姐姐期待的眼神 , 此刻 , 她们都是幸福的 。
烂泥路、乱草堆、老槐树下一次次的哄抢 , 就是那个时代的我们 。
那时 , 无论谁家炸爆米花我们都会去抢 , 而且 , 这种野蛮的行径绝对不会招致主人的反感 , 因为 , 那时的人们都知道一年孩子就只能吃这么几次 , 谁也不会在意 。
两斤老玉米 , 一包糖精 , 十分钟的烘烤 , 然后砰的一声巨响 , 一群脏兮兮疯抢的孩子 , 就是那时炸爆米花时的真实情景 , 你还记得吗?

9、过年回家
无论别人怎么看?无论挣了多少钱 , 无论身在何处打工 , 对于那时我们的爹妈来说 , 他们春节前都会背着铺盖回到家乡 。
对于照片左边城里长大的那位大叔来说 , 那时我们的爸妈就是一群另类 , 瞧他那毫不掩饰的眼神 , 但又能怎么样呢?
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和信息的流通 , 这种呆滞悲苦的表情在农村人脸上呈现的还多吗?
农民怎么了?农民工又怎么了?往上数三代 , 查查谁家不是农民出身的呢?

10、今年一定要照一张全家福
尽管现在智能手机已经几乎人人有之 , 但您发现了没有?如今过年还有几家照全家福的呢?
为什么很多人出去玩时拍照、吃饭时拍照、带孩子时拍照 , 甚至连自己的狗狗都要拍照 , 但在春节期间却不愿和自己家人一起拍一张全家福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