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岳六安煎的作用与功效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
【配方组成】陈皮一钱半半夏二三钱茯苓二钱甘草一钱杏仁一钱,去皮尖,切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气弱者不用 。
【用法】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 。
【主治适应症】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
加减:若冬月寒邪盛者,加麻黄桂枝亦可 。
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 。
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 。
若兼寒热,加柴胡苏叶 。
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止宜一片 。
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 。
凡时行初感痰盛而气不顺者,加藿香一钱,兼胀满者,加厚朴一钱,暂开痰气,然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 。
若气虚猝倒,气平无痰者,皆不可用此 。
【方解】本方有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而成 。关于二陈汤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机制,请参阅“金水六君煎” 。方中杏仁,景岳谓其能“润肺,散风寒,止头痛,退寒热,咳嗽上气喘急”,说明杏仁既可以用于肺燥咳嗽,亦可用于外感咳嗽;对于白芥子,《本草正》云“味大辛气温,善开滞消痰,疗咳嗽喘急,反胃呕吐,风毒流注,四肢疼痛,尤能祛辟冷气,解肌发汗,消痰癖”,二药相伍,相得益彰,合以二陈汤,则化痰止咳作用更为明显,其于新久咳嗽,皆可运用 。故凡于风寒外束,或痰气壅逆,而见咳喘痰多,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舌苔白厚者,皆可酌用本方 。
【临床应用作用功效与医案】
1.肺胃湿痰咳嗽某三四,咳缓痰少,脘中不爽,肌肤瘙痒,皆湿未尽,痰饮窃踞之象,当用六安法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391] 。
2.咳嗽张某某,男,22个月,初诊日期:1983年2月17日 。患儿1个月前曾患感冒,咳嗽 。以后感冒虽愈,但咳嗽,痰多缠绵不已,咳嗽甚时气急,难忍 。舌苔薄白,脉弦 。前医曾先后投以庆大霉素、小儿珍贝散、非那根糖浆、淡鲜竹沥等中西药物治疗周效 。中医辨证,痰滞气逆,治拟化痰理气 。予六安煎主之 。5剂后咳嗽减少,气急消失 。故认为,药已中病,再以原方巩固善其后 。1周后随访未发 。[王华明.运用六安煎治疗咳嗽,中成药研究,1984,(11):47] 。
按古方六安煎见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新方八阵(和阵类) 。为专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症而设 。临床常用于外感咳嗽后所遗留痰滞气逆,久咳不愈之症的治疗有O鼓之效 。六安煎是在古方二陈汤基础上加白芥子、杏仁所组成 。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而白芥子化痰较强,有“豁痰之功”之称,杏仁降气较强,有“下气定喘”之效 。诸药相配,化痰止咳,除湿顺气的作用就更为明显,故临床疗效满意 。
3.六安煎敷脐外治小儿外感咳嗽患儿,男,2个月,于1998年10月25日就诊患儿症见咳嗽频作,喉有痰声,鼻流清涕,精神略显不振 。查:体温37.3℃,面白无汗,口唇淡白,舌淡,脉浮,指纹浮,色淡红 。诊为外感风寒咳嗽,治以疏风散寒,化痰止咳 。以六安煎加紫苏10g,防风10g,为末敷脐 。1日症减,3日痊愈 。[王学俊.六安煎敷脐外治小儿外感咳嗽67例,实用医技,1999,6(9):671] 。
【张景岳六安煎的作用与功效】【临证提要】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余如非风初感,形气以定,气不甚虚,痰盛而气不顺者;痰饮内停,心神难安而不寐者;噎嗝初起,若痰气不清,上焦多滞者;脾土湿盛,或食欲过度,别无虚证而生痰者;尿闭不通因于痰气逆滞者 。凡此种种,但见气滞痰壅证侯者,均可用本方化裁治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