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张骞几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张骞几次出使西域?
张骞只出使了两次西域 。
第一次出使西域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 , 张骞带着一百多人的出使队伍离开长安 , 经陇西向西进发 , 但不久就被匈奴俘虏 。匈奴单于长期监禁张骞 , 并为之娶妻成家 , 希望他能投降 。张骞始终没有屈服 , 时刻等待时机准备逃脱 , 并在11年后乘匈奴防备疏松 , 终于和随从人员逃出匈奴 。张骞一行向西越过葱岭 , 经过几十天长途跋涉后抵达大宛(Farghana) , 即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Fergana Valley) 。随后大宛王派人护送张骞前去康居(Sogdiana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 , 再由康居到达大月氏 。然而大月氏已立新王 , 并越过阿姆河吞并了大夏故地 , 已然安居乐业 , 兼以距中国太远 , 不想再向匈奴复仇 。
张骞在此住了一年多 , 不得已而东返 。返途中为了避免匈奴的拦截 , 张骞未走原路而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进入柴达木盆地 , 绕道青海归国 , 但不幸又被匈奴捕获 。所幸一年后 , 匈奴因单于去世而发生内乱 , 张骞才得以逃脱 , 终于在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经过千辛万苦回到长安 , 这才有了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令人感叹的一幕 。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 , 虽然没有达到与大月氏国结成联盟的政治目的 , 却了解了有关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情况 , 为以后中原加强与西域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不久 , 张骞就利用他对西域的了解参与卫青出击匈奴的战争 , 因知水草所处 , 为此次军事行动的胜利立下大功 , 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同时 , 西汉王朝也对匈奴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 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公元前127、121、119年所分别进行的三次战斗 。公元前127年卫青大败匈奴 , 控制了河南之地(今河套以南地区);公元前121年 , 匈奴在霍去病的打击下产生分化 , 浑邪王降汉 , 河西走廊完全为汉朝控制;公元前119年 , 卫青、霍去病又分道出击匈奴 , 匈奴大败远遁 , 退至漠北 。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反击 , 西汉王朝在对匈奴的战争中掌握了主动 , 前往西域的道路也已基本畅通 , 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西域诸国同西汉王朝的友好往来 ,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张骞几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
西汉王朝的反击战只是肃清了匈奴在漠南及河西走廊的势力 , 西域各国仍然被匈奴控制着 , 依然威胁着西汉王朝西北边境的安全 。为了彻底铲除匈奴势力 , 实现开疆拓土的雄心大略 , 汉武帝在对匈奴展开第三次打击的同年再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 目的是设法联络乌孙等西域诸国 , 联合打击匈奴 。这一次比较于第一次 , 出使队伍浩大 , 随员三百 , 牛羊万头 , 并携钱币、绢帛“数千巨万” 。但张骞这次出使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 当他们到达乌孙(伊犁河、楚河流域)时 , 正值乌孙因王位之争而政局不稳 , 国内贵族又惧怕匈奴 , 故西汉王朝欲同乌孙结盟攻打匈奴的政治目的再次落空 。但在乌孙期间 , 张骞分别派遣副使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新疆和田一带)、安息(Arsacid , 伊朗高原古代国家名)、身毒(Sindu , 印度)各国 , 广泛联络 。公元前115年 , 张骞回国 , 乌孙派使者到长安 , 见到汉朝人众富厚 , 回去报告后 , 汉朝在西域的威望大为提高 。不久 , 张骞所派副使也纷纷回国 , 并带回许多所到国的使者 。从此中西之间的交通正式开启 , 西汉政府与西域及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友好往来迅速发展 , 西行使者相望于途 , 西汉王朝多则一年之中会派遣十几个使团 , 少则五六个 , 规模大则数百人 , 少则百余人 , 所访之地遥远 , 出访一次所需时间从数年到八九年不等 。东来的商胡贩客也是“日款于塞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