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悬疑 宋太宗真是杀死宋太祖的真凶吗( 二 )
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 , 赵廷美是赵光义之后的皇位第一继承人 , 并由廷美传回太祖之子德昭 。其实所谓的“金匮之盟”很可能是太宗、赵普捏造出来的 , 虽然一时能掩人耳目 , 但最终限制了太宗传子的愿望 。“解铃还需系铃人” , 这还得靠太宗和赵普自己解开这道难题 。
赵普在在此事上扮演了极为特殊的角色 。太宗曾以传国之事询问赵普的意见 。赵普一生读书不多 , 但好读《论语》 , 并从中学到一些治国之道 。他曾对太宗说:“臣平生所知 , 诚不出此(指《论语》)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 , 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因此以“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闻名于世 。赵普在太祖时代以佐命元臣之身份在中枢机构执政达10年之久 , 与太祖私交甚好 , 被其视为左右手 。太祖时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陈桥驿兵变”“杯酒释兵权”、制定统一战略等事上 , 赵普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赵普的权势甚至一度在晋王赵光义之上 。他还反对过太祖传位晋王光义的意图 。因此 , 他与太宗的关系极为微妙 。
太宗继位后 , 赵普的地位已远远不及太祖时代 , 颇受压抑和冷漠 。太宗要维护自己的权力 , 对赵普这样的太祖旧臣自然心存猜忌 , 何况两人还曾是政敌呢 。然而 , 赵普是开国元勋 , 太宗要安抚人心 , 自然需要利用这样的元老重臣装点门面 , 所以对赵普在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 。赵普沉浮宦海几十年 , 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 在身家性命随时有危险的情况下 , 政治态度自然会发生一些变化 。于是 , 当太宗向他询问传任廷美之事时 , 赵普心知太宗心意 , 便说:“自古帝王传位乃是父传子 , 当年太祖已误 , 陛下今日还要再错吗?”这句话大获太宗赏识 , 坚定了太宗传子的信心 。
太祖去世后 , 还留有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 。太宗继位之初 , 德昭封为节度使和郡王 。太宗征辽时 , 德昭从征幽州 。高粱河之战 。宋军惨败 , 太宗只身逃脱 , 不知所踪 。这时有人商议立德昭为帝 。后来 , 太宗生还 , 此事便作罢 。班师回京后 , 太宗以此次北伐不利 , 便很久不行此前平定北汉之赏 , 将士们不免议论纷纷 。德昭便为将士们请赏 , 认为即使与辽作战失败了 , 还是应该赏赐平北汉有功的将领 。太宗听后很不高兴 , 就说:“待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迟 。”此言一出 , 德昭惶恐万分 , 低头垂泪 , 默然而出 。德昭所处地位本来就微妙 , 而叔父那番话分明又是怀疑他有夺位之心 , 日后难全其身 , 又思及父母早亡 , 兄弟二人不得保 , 满腹心事竟无处诉说 , 顿生短念 , 回来后便自刎身亡 。据记载 , 太宗得知此事后又惊又悔 , 赶过来抱尸痛哭:“痴儿何至此邪!”下令厚葬 , 追封魏王 。德昭死时年仅29岁 。两年以后 , 德芳又不明不白地死去 , 年仅23岁 。于是 , 太宗皇位继承的两大“隐患”被消除了 。
【宋史悬疑 宋太宗真是杀死宋太祖的真凶吗】德昭兄弟死后 , 对皇位能构成威胁的就只剩下弟弟廷美了 。太宗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对廷美下手 , 但只有除掉其弟 , 才能保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 。太宗此次又想到了赵普 。赵普曾提醒太宗不可“一误再误”而深受太宗信任 , 自然知道在这种情形下该怎么做 。
这里需要提一下赵普的政敌卢多逊 。卢多逊为人机警 , 知道太祖喜欢读书 , 经常到史馆来取书 , 就让小吏每次都查看太祖所取何书 , 于是通宵阅读此书 。等到第二天召对时 , 太祖问起大臣们书中的事情 , 只有卢多逊一个人应答如流 , 以此获得太祖赏识 , 拜为宰相 。他跟赵普一直不和 , 好几次在太祖面前说赵普坏话 , 而赵普本人确实也因专权、贪财为很多大臣所忌 , 并被人抓住把柄 , 结果赵普被罢相 。当时有人跟太祖反映赵普非议皇弟光义 , 估计这也是卢多逊干的 。赵普上表自诉说:“皇弟忠孝 , 我怎么能够轻议 。这是外人的离间之词 , 何况当初太后临终前的遗命我亲目所见 , 并作了记录呢 。希望陛下明察 。”太祖将赵普的上表一并藏在金匮里 。太宗初年 , 赵普受到冷落 , 卢多逊怕他复起 , 就跟太宗说赵普当初反对太祖传位给他 。
推荐阅读
- 当皇帝也领工资?宋太宗月薪1200贯
- 小周后与李煜有何关系?宋太宗为何侮辱小周后
- 江苏高淳有个“迷宫村” 村民都是宋太宗的后裔
- 宋太宗怎么欺负“新寡”的嫂子?
- 宋史悬疑 宋太宗是不是杀死亲哥哥宋太祖的真凶?
- 宋太宗赵光义懿德皇后简介 宋太宗符皇后简介
- 宋太宗军事上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 宋太宗赵光义明德皇后李氏简介 赵光义李皇后生平
- 宋太宗继位之谜:宋太宗赵光义是篡位夺权的吗?
- 宋太宗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如何评价宋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