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水浒传》中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有什么不同( 二 )


宋江的招安之路不是这样 , 他是乞怜投降 , 换来的只是屈辱 。第一次招安 , 宋江“未见真实”就“心中甚喜” , 当听到正式的消息 , 宋江则是“大喜” , 马上对众人说:“今日方为正果 。”完全是一副得意忘形之态 。吴用提醒他:“论吴某的意 , 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 , 也看得俺们如草芥 。”除了林冲这等招安的反对派不说 , 就是花荣、关胜、徐宁等人也觉得这样的招安并不牢靠 。果然 , 太尉陈宗善领着一班人来招安 , 那手下的人还不如江州城里的牢子对待他这个罪犯!只因为宋江没有在第一时间迎接圣旨 , 就被蔡京府里塞进来的一个张干办大骂:“甚是欺君!”说他们是一伙“该死的人” , 并以让太尉回去相要挟 。不用说 , 这一帮浩浩荡荡的人群 , 大多都是借着招安为由头 , 来打秋风的 。光是“济州牢子 , 前后也有五六十人 , 都要去梁山泊内 , 指望觅个小福贵” 。一句“济州牢子” 说明 , 他们在人们眼里并没有改变罪犯的性质 , 不用说 , 朝廷也只不过是觉得自己在发善心施仁政而已 。
第二次招安发生在宋江两赢童贯二次打败高俅之后 。宋江虽然打了胜仗 , 因为他那个招安的思想 , 打这两人总不似打祝家庄高唐州那样 , 表面上热闹非凡 , 除了多死几个人 , 并没有照着要害处去打 。这次并不是高俅等人要招安的 , 他虽然败了两阵 , 但还有一些本钱 , 皇帝要招安 , 他却心有不甘 。用吴用的话说 , 就是还没有达到“梦里也怕”的程度 。因此 , 这个写诏书的“翰林”在诏书的中间“开下一个后门” , 留下了一句囫囵话 , 这就让高俅有了空子可钻 。于是 , “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 , 所犯过恶 , 并与赦免” , 变成了“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 , 并与赦免” 。宋江听到招安消息本来是感觉“喜从天降 , 笑逐颜开” , 却不想被兜头一瓢冷水!幸亏吴用有所准备 , 让花荣射杀了招安使者 , 三路军马夹攻济州城 , 才没有让高俅赚梁山兵马进城杀死宋江的阴谋得逞 。
第三次招安 , 是在高俅做了俘虏 , 被擒上梁山之后 。在山上 , 高俅是有承诺的 , 但是正如宋江所说的那样 , 这等小人 , 是没有信义可言的 。可惜 , 宋江在平常时候能够看出高俅是个“心地匾窄之徒 , 忘人大恩 , 记人小过” , 而在招安问题上却对这些人心存幻想 。当然 , 童贯、高俅等人虽然没有主动提及招安之事 , 但因为他们知道了梁山的厉害 , 也没有再提发兵征剿之事 , 当朝廷提出来议论招安一事 , 他们也就不敢当廷反对 。尽管如此 , 由于宋江在高俅面前一副摇尾乞怜、奴颜卑膝的丑态 , 童贯、高俅等人仍然把宋江等人“视为草芥” , 招安后要把他们分开五路安置 。宋江以下的头领不干 , 童贯等人又要把他们赚进城一网打尽 , 只是由于太尉宿元景的干涉 , 宋江等人才保全了队伍 。至此 , 一百零八个人 , 前去边疆打仗 , 只有宋江、卢俊义得了一个正、副先锋之职 , 实在是窝囊至极!
纵观宋江走过的招安路 , 乞怜并不能得到赦免 , 只有在拿出真本事亮出真功夫的时候 , 朝廷才会坐下来认真对待招安一事 。即便在具体问题上也是这样 。宋江截住去西岳华山进香的宿太尉 , 想让人家移步到岸上来说一番话 , 人家根本就对他不屑一顾 , 只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你等是何等人 , 敢造次要见太尉!”可是当宋江把队伍一亮 , 宿太尉只得乖乖的跟着宋江走 。看起来 , 只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号不行 , 关键时候还得靠实力说话 。
【小说《水浒传》中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有什么不同】宋江领着这些受招安的人打和他们差不多一样的强盗去了 , 这只能说明他们这些人就是这般认识 , 不能证明更多 。用武松的话说 , 他是犯了重罪的人 , 受到了招安 , 去打其他强盗 , 也是去惩罚其他犯了重罪的人 。武松和鲁智深、杨志都是宋江招安的反对派 , 真正的招安了 , 他们也都接受了 , 这足以说明 , 他们反对的是投降性质的招安 , 并不反对为国家出力的招安 。换句话说 , 在招安问题上 , 武松和宋江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 区别只在于招安方式 。武松的招安是教朝廷感到疼 , 让他们必须选择招安;而宋江的招安是乞怜朝廷给予怜悯 , 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被人视为草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