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的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奠定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其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场战役双方兵力很悬殊,曹操一方投入的兵力有三四十万,有的甚至认为多达八十万,战役的过程也复杂跌荡,从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到连环计、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华容道等,一曲三折、波谲云诡 。但根据对史料的分析,这场战役曹操并没有把孙权作为对手,所以规模也没有那么大,过程也不复杂,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没有的,甚至结果也没有那么严重,距离“三分天下”还相当远 。总之,这是一场目标、规模、过程、结果都被高估的战役 。
一、战役目标被高估,曹操想打的其实只是“夏口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初,曹操结束北征乌桓之战回到邺县,虽然打了大胜仗,但曹操或许发现在战略上他被动了,为准备北征花了很大精力,仅在冀州、幽州一带大修运河就耗费了数年时间 。由于把战略重点放在了北边,刘表、刘备得以喘息,更可怕是的孙权在江东进一步崛起,曹操坐不住了 。只准备了几个月曹操就率兵南下了,不过他的运气不错,刘表在关键时刻死了,继位的刘琮主动投降,刘备被迫南逃,曹操不费大力气就取得了襄阳、江陵等荆州重镇,尤其是占领了刘表的后勤基地和水军基地江陵,让他在长江之上也无所畏惧起来 。
在江陵,曹操召开军事会议研究下一步的行动,也许胜利来得超出预料,所以曹操的智囊和武将们普遍比较乐观,除贾诩等个别人外,大家都认为应趁胜追击,有人还认为孙权不会与刘备联合,会把刘备杀了向曹操示好 。这种奇怪的想法其实也不奇怪,就有不到一年之前,袁绍的两个儿子在曹操追击下逃到了辽东,想投奔公孙康,公孙康慑于曹军的威严把二袁杀了,首级呈来 。乐观人士估计,在气势如虹的曹军面前,孙权就是第二个公孙康 。
此时已进入冬季,北方将士已出现有人水土不服的症状,但这些都没有阻止曹操进军的决心,在江陵的曹军主力于是出发了,他们大部分人是坐船东进的,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体力,但他们进军的目标不是什么赤壁,这个鬼地方曹军将士们大概还很少有人听说过 。他们的目标更不是江东,孙权的地盘还很遥远,刚刚拿下荆州,不到3个月就再发动一次江东之战,曹操再自信再狂妄,也不会这么用兵 。那么,曹军的战役目标是哪里呢?
是夏口 。汉水下游亦称夏水,夏口即夏水入长江之处,也就是今武汉所在的位置,刘备和刘表的另一个儿子刘琦在这里,曹操其实下面想打的是一场“夏口战役”,以消灭刘备、刘琦为目的,如果此战役目标达成,他才算彻底取得了荆州 。
有人认为不对,曹操不是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吗?信中提到自己正率八十万大军前来,要找孙权“会猎” 。这封信的确是有的,不只是在演义里,但正是这封信说明曹操不可能直接把孙权作为对手,这封信可以理解为挑战书,但它更像一封恐吓信,曹操担心孙权与刘备、刘琦联合,所以才写信来吓阻,当时孙权及其主力在柴桑即今九江一带,距夏口尚有数百里,曹操如果真想跟孙权“会猎”,那也应该在夏口之战结束后,况且真要动手的话,还写不写信告知就很难说了 。
所以,曹操此行只想打一场“夏口战役”,消灭孙权不是此战的目标 。
二、战役规模被高估,其实双方兵力算不上“悬殊”
当初,曹操为追击刘备而率一部分人马先来到了江陵,曹军的主力还在襄阳一带,以后陆续有一部分人马到了江陵,加上刘表在江陵的水、陆两军,曹军整个荆州地区的人马被分成了两大部分,襄阳附近的姑且称“北路兵团”,江陵附近的姑且称“西路兵团” 。
来看看这两个兵团的大致兵力 。
根据《三国志》各人传记中的记载,随曹操南下的主力包括曹纯、曹真、曹休统领的虎豹骑,许褚统率的宿卫军,以及徐晃、满宠、任峻各部 。徐晃此时的军职是横野将军,满宠是奋威将军,任峻是长水校尉,也就是说曹操亲自带来的这一路大体上有两个“军”,再加上数千人的虎豹骑和一部分宿卫军,任峻的水军应该是曹操在北方训练出来的,人数不会太多,以上各部加在一起说五万都是高估 。
除此之外就是原荆州的水军,大体上有两三万人左右,有各式战船数千艘,基本上都参加了即将开始的江夏战役,加上一部分陆军,至多也就在五万上下 。
在江陵曹操手里有十万人左右,这其实不少了,官渡之战他直接投入的总兵力也没有这么多,收拾夏口的刘备和刘琦足够了 。当然曹操不能把这些人马都带走,他留曹仁守江陵,从此地穿越如今的三峡库区即可到达益州,刘璋虽然表面臣服,但不得不留上一手,所以让曹仁守在这里监视上游的情况 。事实证明,幸好有了这个布置,否则曹操有可能回不来了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