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的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奠定三国鼎立( 二 )


所以,曹操从江陵带走的主力,应该在七、八万之间 。
北路兵团包括于禁、张辽、张郃、乐进、路招、朱灵、冯楷各部,他们此时的军职全部是将军,其中于禁是虎威将军,张辽是荡寇将军,张郃是平狄将军,乐进是折冲将军,路招是扬武将军,冯楷是奋威将军 。也就是说北路兵团主力是这七个“军”,按照汉代军制一个“军”满编状态下有一万多人,这个兵团约十万人左右 。这几位“军长”都是特别能打的猛人,除了冯楷事迹较少之外,其余各位都身经百战、功绩赫赫 。一般这样的猛将不免都有点脾气,他们对曹操一向忠心耿耿,也服服帖帖,但是除了曹操之外能镇住他们的恐怕就没有几个了 。
曹操考虑再三,把给自己当过办公室主任(司空主簿)的赵俨派过去担任北路兵团联席参谋长(都督护军),起协调联系作用 。西路兵团东进的同时,曹操命北路兵团沿汉水而下,目标也是夏口,曹操的打算是两支人马在夏口会合,把刘备、刘琦彻底消灭 。
综合来看曹军主力有两支,总人数不到二十万 。周瑜为孙权分析敌情时,说曹军主力远没有八十万,大约二十多万,其中十五六万是自己带来的,荆州降卒有七八万(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应该说,作为密切关注曹军动态的高级将领,周瑜的判断是大致不错的 。再说孙刘联军,孙权请周瑜任联军总指挥时,周瑜向孙权提出要五万人,孙权一下子拿不出来,只能先交给他三万人,刘备所部此时已不到一万人,刘琦所部约一万多人,三方相加约五万人左右 。面对弱势周瑜很聪明,没有在夏口摆好阵式等曹军来,他主动出击,过夏口迎着曹军的西路兵团求战,双方相遇于赤壁,这时曹军的北路兵团还在汉水 。
所以,直接参加赤壁之战的双方兵力对比应该是五万对八万,说“悬殊”比较勉强 。
三、战役复杂程度被高估,其实只是一场遭遇战
长江上两支大军相向而行:从上游顺江而下的是曹军的西部兵团,由曹操亲自率领;从下游逆流而上的,是孙刘联军,由周瑜指挥 。一方志在必得,一方斗志昂扬,两支大军终于在长江上相遇了,相遇地方大家都知道,名叫赤壁 。
这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历来有争论,归纳起来居然有二十多种说法,比较集中的有五种,包括蒲圻赤壁、江夏赤壁、汉阳赤壁、汉川赤壁、嘉鱼赤壁等,它们不仅有在长江上的,还有在汉水之上的 。一般来说,现在公认的地方是湖北省蒲圻县,如今该地已改名为赤壁市 。如果从曹军出发地江陵算起,以曹操的目的地夏口为终点,蒲圻赤壁大体位于其四分之三处,曹操率水军走了四分之三的路,眼看快到夏口,遇到了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 。
此时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农历十月,十二年前,刚刚挑起家族事业重任的孙策向张纮求教,张纮向孙策提出了著名的“江都对”;前不久,刘备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了更著名的“隆中对” 。在这两份战略规划书里都提到了荆州,其支点就是占据荆州,然后谋求发展,而眼下即将开战的这一仗,决定他们提出的设想是现实还是空想 。
然而,正史对这一仗的记载却十分简单,全部检索出来也就那么几段:
《后汉书》汉献帝纪:十月一日,发生了日食 。曹操率水军讨伐孙权,孙权命周瑜将其击败于乌林、赤壁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
《三国志》武帝纪:曹操率军到达赤壁,与刘备交战,失利 。这个时候发生了大瘟疫,将士死了很多,于是撤军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吴主传:命令周瑜和程普为正副总指挥,各率一万人,与刘备一块进军,和曹操遭遇于赤壁,大破曹军 。曹操把剩下的船烧了,之后撤退,士卒中发生了饥饿和瘟疫,死了一大半人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 。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
《三国志》先主传:和曹操战于赤壁,把他击败,烧了他的战船 。刘备与吴军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此时发生了瘟疫,曹军死了不少,曹操撤回北方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诸葛亮传:孙权大喜,随即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水军三万人,随同诸葛亮一块见刘备,联合抵抗曹操 。曹操败于赤壁,率军撤回邺县 。(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