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匈奴交战中的八大叛徒 西汉8大害群之马( 二 )


此人还大赞奴隶制社会的凯歌,大肆贬低封建文化,汉使说:“匈奴的风俗是以老为贱 。”中行说争辩说:“匈奴以战攻为国家的大事,其老弱是不能上战场的,所以用它的肥美饮食让壮健者吃足,这样才能自为守卫,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怎么能说匈奴轻老者呢?”汉使说:“匈奴父子同穹庐而卧 。父死,儿子娶后母为妻;兄弟死,死者妻嫁给其他兄弟 。无冠带之饰、阙庭之礼 。”中行说说:“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饮其乳汁,衣其皮革;生畜食草饮水,随时转移 。所以如果有紧急战事,则人人练习骑射,闲暇无事则人人玩乐,其约束轻,易于实行 。君臣之间无繁文缛节,一国之政犹如一身 。父子兄弟死,死者的妻娶给他,就能不失种姓 。所以说,匈奴虽乱,宗种不乱 。今中国虽礼仪复杂,不娶其父兄之妻,亲属关系疏远,相互仇杀,以致于易姓 。且礼义之弊,上下互相怨恨,而室屋之极,必定没有生气 。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形势紧张则不会打仗,闲来无事则被劳作(种田)所疲 。”
身为农耕文明长大的中行说却说出农耕文明的一万个不是,而大赞游牧民族有百利而无一害,乱伦也是好事,崇尚战争侵人国土,也都是好的,倒是讲仁义道德,讲和平,讲耕作,反而成了坏事 。
先进文化向落后文化流动是一种历史现象,中行说逆历史而动,拼命加以阻挠,但历史潮流是不可以阻挡的,落后地区接受先进文化只是迟早问题,到了汉武时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汉文化最终还是在西域大地上开花,落后民族一一被征服,包括不可一世的匈奴 。
第二:策动对汉战争
汉使欲辩论,中行说总是说:“汉使不要多说,回顾汉所输送给匈奴的缯絮米蘖,必定是善美之极,还有什么话说呢?如果不准备好的,那就苦了,则等候秋熟,以铁蹄驰骋蹂躏你们的农作物 。”他日夜教单于向中原的利害之处发动进攻(“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 。
这个人教匈奴何时发动进攻,用什么方式发动进攻,进攻什么地方,如何才能达到破坏中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大化 。他生在汉,也最了解汉,他的计谋比敌人要凶恶十倍 。
在他的教导下匈奴终于向汉发动进攻了:
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侵朝那、萧关,杀北地多尉卬(ang同昂),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 。派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 。由于这样,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驻扎在长安旁以防备匈奴 。并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敕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董赤为前将军,大发车骑往击胡 。
是不是汉朝如中行说所说的那样“礼义之弊,上下互相怨恨,而室屋之极,必定没有生气 。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形势紧张则不会打仗,闲来无事则被劳作(种田)所疲”?完全不是 。
单于害怕汉军,留塞内月余即去,汉将其逐出塞即还,未发生战斗 。
第三:竭力破坏和亲
匈奴越来越骄纵,杀掠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多,至代郡有万余人 。汉忧患边境安全,派使者送去皇帝的书信 。单于也出使者当户答谢,复言和亲事 。
汉与匈奴的关系得到修复 。单于已约和亲,制诏御史,说:“匈奴大单于给汉皇帝书,言和亲已定,匈奴不得入塞,汉人不得出塞,犯令者杀之,可以长久和亲,以后不得改变,大家都方便,汉皇帝已许之 。其布告天下,使大家知道这件事 。”
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 。既立,孝文皇帝复与匈奴和亲 。但是,中行说却认为时机已到,又行离间汉与匈奴关系之事(“而中行说复事之”) 。
军臣单于立的第四年,匈奴再次断绝和亲,各三万骑大肆入侵上郡、云中,杀害人民掠夺大量财富而去 。于是汉派三将军,军屯北地、代屯句注、赵屯飞狐口,沿边各自坚守以防备胡寇 。又置三将军,驻扎长安西细柳、渭北棘门、霸上以备胡 。胡骑侵入代句注,烽火通于甘泉、长安 。数月,汉兵到达边塞,匈奴离去,汉兵不再追击 。
中行说,这个汉朝的宦官投降匈奴,背叛汉文化,策动对汉战争,又竭力破坏和亲,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最可耻的一笔 。背叛汉文化是这个大汉奸行奸的基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夏、商、周、秦、汉等各个不同的时期都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夏的历法、商的青铜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铁器、秦的长城、汉的丝绸,这些物质世界的辉煌成就,精神世界的思想火花都是无与伦比的,但在中行说这个汉奸来看,什么也不是,唯有不创造财富,以强力入侵他国才是他崇拜的,可惜他生错了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