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伪政府头号特务李士群 最终被日军所毒死
李士群(1905—1943),民国十大汉奸之一 。出生于1905年,浙江遂昌人,毕业于上海大学 。早年曾参加群众革命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叛投国民党,又于抗战期间投靠日本侵略者,组建76号特务组织,残酷迫害抗日军民,仅在1939年至1943年不足四年时间内,76号竟然制造了三千多起血案 。1943年,李士群被日本宪兵特高课毒死,终年38岁 。
南京沦陷后,李士群等三人受中统指令潜伏南京 。并与日本间谍川岛芳子勾结 。当时,国民党军统上海锄奸行动凌厉无比,象陆伯鸿、顾馨一、陶孝洁等一批知名汉奸统统被暗杀 。李士群既怕又看到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保护汉奸安全卖国就得有类似日本特高课、国民党军统、中统这样的特务组织 。李士群狡猾无比,他说反了时为国民党少将参议的老上司丁默邨充当汪特工头子,自己只当副手 。直属日本特高课管的“76号”就此挂牌 。侵华日军每月特拨日元三十万作为“76”号活动经费,一次性拨给枪500支、子弹5万发,以及其它军事装备 。作为对“76号”打击上海“恐怖”活动的支持 。其后汪伪政府成立,经日本主子牵线,周佛海说服汪精卫同意,丁、李两人投进汪精卫怀抱 。“76号”成为汪伪政府的特工总部,成为汪伪政府镇压抗日运动屠杀爱国者的魔窟 。
丁默邨表面上是“76号”大老板,实权却掌在李士群手里 。李士群效忠日军进行卖国表演的第一个大动作便是反击国民党军统的锄奸行动 。军统仅在1939年秋二个月时间中就暗杀了“名汉奸”12名,普通汉奸30多人 。“名汉奸”中包括李士群的恩师季云卿 。李士群为替恩师报仇,竟不顾事先与詹森父亲签订的不杀詹森的协议,请周佛海下令枪杀了詹森 。这使得重庆的戴笠暴跳如雷,下令对“76号”进行报复,并更大规模地展开对汪伪政权上层人物的暗杀锄奸活动 。双方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残酷血拼 。李士群一面以特工对特工,以暗杀对暗杀主动攻击 。一方面仗着上海是汪伪的天下,暗中摸清了重庆政府在上海的战略产业,公开进行摧毁 。上海中国银行、上海江苏银行等一批国民党隐藏下来的财政收入大户,被李士群派特工连人带钱一起消灭 。银行无辜员工被枪杀达52人,伤者更多 。在暗杀交锋中,军统只能隐藏于公共租界,活动区域小行动受制 。李士群“76号”有日军的支持且能任意行动 。经百多天交战,国民党军统损失惨重,许多军统、中统特工被捕后不愿当汉奸被杀,最后,连国民党军统上海区的整个组织都被李士群破获 。戴笠咬牙切齿却一筹莫展,通过杜月笙调解暂时休战 。李士群是不想休战的,让他想不到的是身为汪伪政府大员,也曾经是共产党员的周佛海(参加了中共第一次党代会)被蒋介石派戴笠策反成功成了军统特务 。周向汪精卫陈述了休战的必要性,汪同意这么办,“76号”也就无辙了 。
锄奸行动
汪伪政权成立后,李士群当上了汪伪清乡委员会秘书长、“剿共救国特工总部”负责人、伪江苏省主席,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 。为了保护汪精卫及其伪政权,李士群还带领“76号”与国民党中统和军统特务进行斗争 。国民党在上海、南京的特务组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在李士群的软硬兼施下,不少军统、中统特务都倒向了汪伪政权 。这使得戴笠、陈立夫对李士群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 。戴笠曾命令手下特务,不惜一切代价干掉李士群,但都因种种原因没能成功 。李士群是汪精卫的宠臣,不能公然捕杀,只能暗下毒手 。在唐生明的挑拨及说服下,锄奸工作由周佛海主持,丁默邨从旁协助 。
周佛海接到锄奸令后,制定了杀死李士群的3个策略 。“上策”是利用日本侵略势力,即日本军人和李士群之间的矛盾杀死他;“中策”是利用李士群与其他汉奸的争斗除掉他;“下策”就是直接派军统特务实施暗杀 。戴笠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采纳了“上策”,要借日本人之手除掉李士群 。恰在这时,李士群的后台老板日本人晴气庆胤奉调回国 。他的继任柴山兼四郎中将对李不听使唤早就不满意 。李士群掩护日本宪兵悬赏缉拿的军统特务余祥琴逃脱之事这时又被查知 。周佛海乘机找到了日本华中宪兵司令部特科科长冈村少佐,请他帮助干掉李士群 。
冈村满口答应下来 。冈村原打算派人行刺,因为李士群防范很严,几次都没有得手 。最后决定用下毒的办法 。
牛肉饼之劫
1943年9月6日晚,李士群接到冈村少佐的邀请,在上海百老汇大厦冈村家里为他设宴 。李士群不想去,因是日本人请客,碍于面子,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
推荐阅读
- 中山陵哭灵闹剧 国民政府整编军队的失败教训
- 汪伪政府简介 沦陷区由日军掌控的傀儡政权
- 汪伪政府行政院长梁鸿志 组建了华北伪政权
- 梁山好汉的习性爱好 水泊梁山的头号色狼是谁
- 夏朝新闻传播由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各地
- 汪伪政府治安总长齐燮元 屠杀华北抗日民众
- 掩盖半世纪真相 10万韩国人为何惨遭政府屠杀?
- 汪伪政府组织部长梅思平 五四时期学生领袖
- 汪伪政府国家元首汪精卫 国府二把手叛变投敌
- 西汉政府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