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是谁 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个怎样的人( 二 )


季子心想 , 对方是小商贩 , 应该不会在意这些的 。再者 , 如果他想要这块金子 , 不如给他也好 。
可是没想到背柴的人却是一愣 , 把镰刀狠狠丢到地上 , 眼睛一眯 , 将手一甩非常生气的指着他说:“你这人看起来地位很高 , 怎么眼光那么肤浅?你的外貌看上去如此高雅 , 衣着华丽 , 说话怎么那么粗俗?这五月天 , 我披着皮衣背柴 , 难道就是为了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
季子顿了顿 , 忙向他道谢赔不是 , 想了想又想请问他的姓名 。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外表的人 , 我不过是个无名之辈 , 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
接着就走了 。
这个故事甚是有趣 , 季子让他捡起地上的金子都不肯 , 不过这也告诉我们 , 人不能光看外表而忽略他的内里 。
季札是个怎样的人
季札 , 姓姬 , 名札 , 周文王姬昌的后代 。生于春秋时周朝的吴国 , 是吴王寿梦最小的儿子 , 故又称季子、公子札 。
他是“文圣”孔子的老师 , 也是后者最为仰慕的人 。他和孔子齐名 , 有“南季札 , 北孔丘”之称 , 风光一时无两 。
季札品德高尚 , 具有远见卓识 , 在兄弟四人中最有才干 。所以 , 吴王一直想把王位传授给他 。但他效仿祖先泰伯 , 坚辞不受 , 把王位让给了哥哥诸樊 , 自己则隐退于山水之间 , 躬耕于舜过山下 。
他广交天下贤士 , 曾出使鲁、齐、郑、卫、晋五国 , 为国家之间的相互通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大大提高了华夏的文化 。遍访列国期间 , 解析礼乐之教、洞察天下大势、预言秦国未来 , 往往语惊四座、一针见血 。
季札重信守义 , 是诚信的代表人物 。一次途径徐国时 , 徐国君王很喜欢他的佩剑 。但其时他还要出使他国 , 故未便相赠 。返经徐国时 , 徐君已死 。季札慨然解下佩剑 , 挂于徐君墓旁而去 。红粉配佳人 , 宝剑赠烈士 , 这件事被传为千古美谈 。
古语有云:天予吾 , 吾不取 , 是有违天意 。季札既有君王之能 , 又有辅佐之才 , 却淡泊名利 , 宁愿隐居荒野 , 甚是可惜 。此人不可谓不耿直 , 也不可谓不迂腐 。
季札受封于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 , 史称延陵季子 。他以九十二岁高龄卒 , 葬于上湖(今江阴市申港镇) , 传说墓碑上“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个古篆就是孔子所书 。
他的墓碑也就是后人传颂的“十字碑” 。
季札让国
春秋时代的吴国 ,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 , 分别是诸攀、馀祭、夷昧和季札 , 这四个人当中属季札的贤能最为突出 , 吴王便一直想把王位传给季札 , 但是季札却一直拒绝 , 不愿接受 。
季札本身德行仁厚 , 才思敏捷又深谋远虑 , 他的三个兄长也十分的爱护他 , 一致同意寿梦传位给季札 。
按照长幼之序 , 当是大哥诸攀继位 , 但是诸攀认为自己的能力远不及四弟季札 , 就对吴王说要把王位让给季札 , 季札知道后言辞恳切的说 , “曹国的子臧才学也很渊博 , 曹国的子民想要让他来取代没有德才的曹国君 , 子臧断然拒绝并且为了彻底打消国人的这个念头悄悄的离开了曹国到了宋国 , 有子臧这样先贤在前面做表率 , 我季札又怎能取大哥而代之 。”
后来诸攀当了吴国的国君 , 但是他的心里一直挂念着自己的这个弟弟 , 并且留下遗训要将王位依次传给自己的三个弟弟 , 他认为这样吴国的王位最终便会传到季札的手里 。
季札也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自己的几位兄长 , 到了馀祭四年 , 季札被派遣去出访其他国家 , 在出访列国时 , 他运用自己的才学与智慧为吴国的外交做出了很大贡献 , 并且留下很多美谈与典故流传于后世 。
【季子是谁 季子的故事 季札是个怎样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