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无人未解!中国千年历史上的30大千古谜团( 五 )
不久,唐寅在孙氏园林的“抱瓮园”内参加多人的饮宴时,又即兴饮酒赋诗《宴孙氏抱瓮园见梨花大开立成一律》,也就是后来画中的意境 。
【第24谜】《红楼梦》的原作者之谜
红学研究者在对《红楼梦》进行长期研究中,透过对许多历史资料的真伪辨析,认为《红楼梦》除了曹雪芹这样一位卓绝的“披阅”“增删”整理加工者外,还应该有一位原作者 。因此“红学”研究者在《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上,发生了争论 。多少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
脂砚斋眉批设疑问 。脂砚斋在庚辰本第十三回有一条眉批曰:“读五件事未完,余不禁失声大哭,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曹雪芹是壬午(1762年)除夕去世的,而庚辰本是乾隆二十五(1760年)年
《红楼梦》成书过程作证明 。在《红楼梦》自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空空道人因空见色,自色生情,传情入色,由色悟空,遂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目,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 。”这显然告诉读者,《红楼梦》的原作者是“空空道人”,又名情僧;曹雪芹只不过是对该书进行“披阅”、“增删”而已 。又在《红楼梦》甲戌本第十三回的一条批语中有“命芹删去”的说法 。这就证明了《红楼梦》的成书,有一个原作者,又有一个进行“披阅”、“增删”的,他们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
《红楼梦》原作者年龄应比曹雪芹大6-10岁的样子,这样他才能了解曹家鼎盛繁华的生活,而在小说中重现 。再者,他的辈分应比曹雪芹高一辈,这样才符合“自传”说法的人物辈分关系 。
那些评书者,在谈到《红楼梦》的作者时,大都讳莫如深,不敢直书其名,只用了一个化名———“空空道人” 。在写曹雪芹时,毫无讳忌,直书其名,这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而,《红楼梦》原作者可能是一位带罪的朝廷命官,后被削职隐匿民间或出家为僧 。尽管如此,曹雪芹为《红楼梦》的成书“泪尽而逝”,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到对《红楼梦》的伟大而艰巨的“披阅”、“增删”的再创造中去,他的光辉业绩是名垂史册的 。
现在仍然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红楼梦》原作者,像一颗埋在泥土中的璀璨的珍珠一样,他的业绩也是同样永放异彩的 。《红楼梦》的原作者到底是谁?“三十年前作书人在何处耶”?
【第25谜】泰山封禅之谜
除武则天在中岳嵩山封禅之外,历代有资格封禅的皇帝都亲临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在客观上为泰山带来了宝贵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泰山享有“五岳之首”的千年美誉 。按照《史记正义》中的解释:封禅是统治者祭奠天地、礼拜山神的仪式 。但这种仪式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资格或机会来举办的 。泰山封禅开始的年代问题,现在还是一个千古流传的历史之谜 。
有学者认为泰山封禅自上古皇帝就已开始 。在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曾引述管仲向齐桓公列举的封禅帝王,包括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等,并说应有七十二家,而他只记住了十二家 。究竟泰山封禅起于何时,现在还难有定论 。
【第26谜】梅妃之谜
提起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人们自然会想到让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贵妃杨玉环,他们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后世众多的诗、文、词、曲、小说、戏剧、民间传说乃至神话故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记述 。
殊不知在杨玉环之前,还有一位梅妃江采萍曾经深得皇帝的宠幸 。自杨玉环入宫开始,两人为争宠甚至到了宫中路遇互不行礼的地步 。杨玉环专宠后宫后,梅妃独居东宫,后不明不白地死去,为同情她凄苦境遇的人们留下了又一个千古之谜 。
梅妃,人如其名,飘逸俊秀,清丽可人 。她本姓为江,祖籍福建 。9岁的时候就能吟诵《诗经》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还对父亲说“:身为女孩,我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益的后妃 。”父亲见女儿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志向,便为女儿取名“采萍” 。
采萍15岁时果然被高力士相中,选送入宫 。当时宫中嫔妃几近四万,个个浓妆艳抹、盛装俗饰,采萍的到来,仿佛为宫中送来一缕清风,她温柔婉约,淡妆素裹,清爽宜人 。最难得的是,采萍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才高八斗,擅乐器、晓歌舞,还尤其喜爱梅花;她的住所周围,梅树随处可见,花开时节,便徘徊其间,赏花作赋,悠然忘我 。玄宗怜惜她这份对花的痴爱,称她为“梅妃” 。
推荐阅读
- 明朝疆域 历史排名前三鼎盛时无人敢碰领土
- 为什么从古至今中国都是重男轻女的?
- 宝藏之谜:太平天国至今未能解开的两大宝藏之谜
- 揭秘唐朝高僧肉身千年不腐之谜 至今面容安详
- 勤俭的汉景帝为何建奢华陵墓和惨无人道的墓坑?
- 诸葛亮墓千年无人敢盗 坟上大树很是奇怪
- 最残忍拆迁 康熙3天打造沿海无人区 有违者斩
- 未解之谜 明代古墓女尸光鲜如活人之谜
- 司马炎美艳贵妃犯“二”无人能敌干了些什么
- 爱美之心从古至今 中国古代的整形美容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