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壳运动中,为什么河流阶地一般都形成在地壳抬升过程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阶地”是一种阶梯状地形 , 我们人类改造地形而形成的梯田 , 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阶地 , 但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阶地 , 是指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而形成的 。 在自然界中 , 能够形成阶地的典型区域就是“河谷” , 也就是阶地通常与河流有关 , 因而我们经常会听到“河流阶地”这个词 , 阶地的形成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
河流阶地形成在地壳抬升中
不过 , 我们发现就算是在河流谷地中 , 也不是经常能够看到阶地 , 特别是多级阶地的出现 , 那就更加少见了 , 那么为什么有些河谷地带会出现多级河流阶地呢?要形成河流阶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要回答这些问题 , 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河流的外力作用 , 河流通过流水的流速快慢不同 , 来体现侵蚀性和沉积性 。
河流示意图
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 , 由于地形较为崎岖 , 河流落差大 , 通常河流流速较快 , 流水作用多表现为侵蚀性 。 此时河流的水流对河床的底部作用力较大 , 其侵蚀作用多表现为向下侵蚀 , 我们也称为“下蚀作用” , 从而使得河床深度不断加深 , 从而形成“V”型河谷 。 而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 由于地形较为平坦 , 河流落差小 , 河流流速较慢 , 流水作用多表现为沉积性 , 从而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等地形 。
河流上游V型谷
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 虽然流水总体上体现沉积性 , 但是也存在流水的侵蚀作用 , 由于河流流速慢 , 携带的泥沙多在河床沉积 , 下蚀作用很弱 。 不过 , 这时流水对于河流两侧的河岸会进行侵蚀 , 导致河岸的坍塌 , 这种作用称为流水的“侧蚀作用” , 在流水的侧蚀作用下 , 河流的宽度会不断加大 , 比如长江中下游的河道宽度就比中上游河道宽得多 。
【在地壳运动中,为什么河流阶地一般都形成在地壳抬升过程中?】
长江中下游宽阔的河道
要形成河流阶地的河谷 , 首先需要是一个宽阔的河谷 , 此时河流流速较慢 , 表现为侧蚀作用 , 河谷宽度加大 , 为阶地的发育提供了条件 。 接下来 , 河流需要通过下蚀作用来塑造阶地 , 而要使流水体现下蚀作用 , 就必须要使流水的流速加快 , 也就是要使河流的落差增加 , 这就需要内力作用来实现了 。
河流阶地
一般来说 , 通过地壳的上升运动 , 会使得河流上下游之间的落差增大 , 从而增加河流的流速 , 从而让河流由侧蚀作用为主 , 转变为以下蚀作用为主 。 在这一时期 , 河流下蚀作用侵蚀出了一个“V”型河谷 , 此时原先两侧宽阔的河床上就露出河面 , 形成了阶地 。 不过 , 如果地壳持续抬升 , 那么河流就会一直表现为下蚀作用 , 河床不断加深 , 河谷越来越深 , 比如雅鲁藏布江谷地 。
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
河流阶地的形成 , 需要地壳间歇性地抬升 , 在地壳第一次抬升后 , 需要进入一个稳定期 , 此时河流落差较小 , 流水又以侧蚀为主 , 侵蚀两侧的阶地 , 拓宽河谷宽度 。 而到了下一次地壳上升时期 , 河流又以下蚀作用为主 , 从而塑造出第二级河流阶地 。 因此 , 多级河流阶地的形成 , 通常是由于多次间歇性的地壳抬升运动而形成的 。 在河流阶地中 , 位于上方的阶地 , 形成时间越早 。
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村民吵架被涂一嘴屎,愤怒端一盆扣在对方头上,结果被判刑6个月
- 古今鸟类巨无霸的对比:恐鸟体型超过鸵鸟数倍,可惜死在了长矛下
- 真的存在“布罗肯幽灵”吗?那个隐藏在云雾中的巨人,到底是谁?
- 百万奔驰停在消防通道,一顿饭后被射成“刺猬”,网友:射得好
- 假如存在二维生物,他们如何辨别所处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星爆图像,恒星正在形成?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