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和董鄂妃 此情无计可消除( 二 )
婚后的生活十分甜蜜 , 顺治帝对董鄂妃的宠爱有增无减 , 简直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 。幸好董鄂妃不是妲己、妺喜那样的女人 , 她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 , 懂得自己的职责所在 , 便利用自己对顺治帝的影响力 , 时时规劝他做一些对国计民生有益的事情 , 纠正他不好的习惯和脾气 。
根据顺治帝亲笔所写的《孝献皇后行状》的描述 , 每次当他看奏折看得心烦的时候 , 便随手将其弃置一旁 , 而这时 , 董鄂妃会轻轻捡起来 , 温柔地递给他 , 请他仔细看过 , 以免误了国家大事 。顺治帝有时候耍孩子脾气 , 要求董鄂妃陪着自己一起批阅奏章 , 董鄂妃则连忙拜谢 , 不敢逾越规矩 , 妄谈国事 。
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着顺治帝的起居生活 , 每当顺治帝下朝之后 , 她总是亲自安排饮食 , 斟酒劝饭 , 嘘寒问暖 , 让顺治帝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关怀 。顺治帝有时候要熬夜批阅奏章 , 董鄂妃也常常在旁边侍奉他 , 给他展卷研墨 , 或者做一些滋补的夜宵 , 为他调养身体 。所以 , 自从有了董鄂妃 , 顺治帝原本急躁的脾气也收敛了很多 , 整个人变得平和了很多 。
顺治十四年(1657) , 董鄂妃和顺治帝爱的结晶诞生了 , 是一个小男孩 。虽然并非第一次得子 , 顺治帝还是欣喜若狂 , 并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 , 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 , 大有册封太子之意 。可是 , 这个孩子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 , 让顺治帝和董鄂妃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尽管顺治帝将这个不幸的孩子追封为和硕荣亲王 , 命能工巧匠为他修建了豪华的园寝 , 并亲笔写下《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 , 抒发对皇四子的宠爱和痛惜之情 , 都未能抚平董鄂妃心中的创伤 。加上她身体本来就弱 , 如此打击之下便一病不起 , 结果不到两年 , 便撒手人寰了 。
先是丧子 , 又是丧妻 , 这接连而来的打击让顺治帝精神崩溃了 。董鄂妃这样的奇女子天下无双 , 难得又和他如此珠联璧合 , 竟然二十几岁就香消玉殒了 。顺治帝一时间看破了红尘 , 所谓人生如梦 , 一切都是浮云 , 美好的东西总是如此难以把握 , 何苦再留恋什么呢?顺治帝决心出家为僧 , 摆脱人世间的羁绊和痛苦 , 甚至让和尚溪森为他剃发 。后来由于溪森的师父玉林琇以要烧死溪森为要挟 , 才逼迫他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
在董鄂妃死后第三天 , 顺治帝将她追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 并且下令举国上下哀悼 , 不从者送交官司问罪 。为了避免董鄂妃地下苍凉劳累 , 他本来还打算将太监、宫女三十名做陪葬赐死 , 幸亏皇太后出面劝阻 , 才最终作罢 。由此可见董鄂妃在顺治帝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 简直胜过一切 。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 , 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 , 抬梓宫的竟然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 。这在有清以来 , 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 , 就是皇帝、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 。当董鄂妃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 , 顺治帝还为她举办了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水陆道场 , 请了一百零八位高僧连日诵经 。按照清朝的制度 , 皇帝如遇国丧 , 便改朱批为蓝批 , 以示哀悼 。这本来只需要坚持二十七天 , 可董鄂妃死后 , 顺治帝一连四个月都用蓝批 , 可见其心中的悲痛之情 。
为了让后人铭记董鄂妃的贤德嘉行 , 顺治帝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妃传 , 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 。不仅如此 , 他还亲自动笔 , 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 , 以生动的事例再现了董鄂妃生前的点点滴滴 。
【顺治帝和董鄂妃 此情无计可消除】在董鄂妃死后半年 , 伤心欲绝的顺治帝得了天花 , 最终追随她去了黄泉 。这一对苦命的鸳鸯生不能执手到老 , 死后便可化为比翼鸟、连理枝 , 永世不分离了 。
推荐阅读
- 义和公主简介 唐宣宗女儿义和公主生平介绍
- 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都有芭蕉扇 有何区别呢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明朝皇帝服饰具体介绍 明朝皇帝的衣服有几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