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 满族入主中原最大的一次内战

三藩之乱是哪三藩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年著名的内乱,那么三藩之乱是哪三藩?三藩之中,最大的藩王,就是云南王吴三桂 。吴三桂是明朝将领,1644年怒发冲冠为红颜,引得清军入关,最终导致明朝彻底灭亡 。由于吴三桂军事实力庞大,且在清军入关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容忽视的功劳,因此吴三桂被清王朝册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兼管贵州 。
三藩之乱中的三藩
现在很多的影视作品,都以吴三桂的事例为题材 。这说明吴三桂在三藩中,是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个藩王 。事实也的确如此,正是因为吴三桂的实力逐渐上升,越来越不受清王朝的控制,因此康熙皇帝才决定撤藩 。
在叛乱刚开始是,康熙皇帝集中主力军队全力攻打吴三桂 。同时又撤销平南王和靖南王两个藩王 。靖南王耿忠明,镇守福建 。但是耿忠明在三藩之乱还未开始之前就已经病逝了,他的儿子耿继茂继承了耿仲明的衣钵,世袭了靖南王 。在三藩作乱中,耿继茂是主要参与者 。
三藩中实力最弱的应该就是尚可喜平南王,他镇守广东,手里只有六万军队 。在三藩作乱的过程中,平南王和靖南王相继投降了清朝 。而吴三桂最终称帝,然后在清军的攻势中落败而亡,结束了反叛的一生 。
三藩之乱,是汉族中的地主阶级和满族地主阶级的一次对决,但是由于决策层的胆略和历史机遇不同,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三藩之乱,给刚刚结束战争的华夏大地,又添上了一条新的伤疤 。
三藩之乱是怎么回事
三藩之乱是清朝内部的一次大内乱,同时也是圣君康熙大显身手的一次战争 。那么三藩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三藩之乱的地图
三藩之乱,从本质来说,就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在满族刚刚入关的时候,实力并不强大 。尤其是政治实力 。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对于一个泱泱大国,并没有什么统治经验 。尤其是汉人的统治方式,满人必须适应和学习,这样才能在这个古老的帝国生存 。基于这一点,满清的最高统治者,就不得不拿出部分权力,与汉人中的地主阶级分享 。三藩就是汉人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 。因此在攻打天下的时候,满清贵族愿意和他们共同分享权力 。
但是等到天下平定的时候,权力的相等性却导致了一个很重要的矛盾 。就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 。由于事先除了在名份上有高低之分外,权力的相等性使得中央王朝倍感威胁,不得不时时注意这些“汉人功臣”的动向 。
除了这一点,民族矛盾也是三藩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满族和汉族之间,由于两者交融时间并不是很长,再加上满人在入侵之时,制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屠杀 。使得南方的汉人对满人的憎恶情绪很大 。满汉不平等的现状,也使得民族矛盾日益突出 。
三藩之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吴三桂的野心扩大,想与清王朝平分天下,而康熙的一纸撤藩诏书,拉开了这一场大战的序幕 。
对于三藩之乱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史学界也有很多种分析,但是终归一点,三藩之乱,是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最大的一次内战 。
三藩之乱过程
自1673年11月21,吴三桂起兵叛乱,至1681年10月29吴世璠自杀,清军于昆明城下大获全胜 。自此,三藩之乱历时八年,终于结束 。三藩之乱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三藩之乱的过程地图描述
【三藩之乱 满族入主中原最大的一次内战】第一个阶段为起兵江南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当时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已兵出三贵,进据湖南常德、长沙、澧州及岳州 。此时,清军云集于荆州、武昌和宜昌,却不敢渡江撄其锋 。情势愈加危急,孙延龄叛于广西,耿精忠叛于福建,四川更有罗森、郑蛟麟、吴之茂之叛 。而台湾郑经渡海进兵于福建泉州、漳州与广东潮州,此外,提督王辅臣叛于宁羌,进行对清陕西经略莫洛的击杀 。彼时四方震动,人心不定 。康熙帝欲亲自上阵,却经议政内大臣密议谏止 。清军只得东征西讨,常常顾此失彼 。随后,尚之信叛于广东,总督、巡抚均附之,清廷便增兵两江 。之后可谓是天下响应 。清政权统一大陆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民族矛盾仍然普遍存在 。阶级矛盾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继续存在 。因此,吴三桂一举起反清旗帜,包括明皇室在内,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加上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全部迅速做出了反应 。除此之外,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和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亦相继响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