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 满族入主中原最大的一次内战( 二 )
第二个阶段为相持阶段,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 。王辅臣败降平凉,形势终于向有利于清军之方向发展 。随后,耿精忠腹背受敌,亦仓促撤兵请降 。之后,尚之信也投降 。孙延龄被吴世璠于桂林杀害 。清军集中兵力进逼岳州与长沙,吴三桂聚众固守 。两军在各个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 。在军事之上双方仍处于相持阶段,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 。
第三个阶段为平定云南,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 。康熙十七年,彼时吴三桂年已七十四,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 。但困境未变 。同年秋,吴三桂因病而亡,形势陡变,后清军趁机发起进攻,叛军一蹶不振,清军逐渐攻破湖南、广西、贵州与四川等地 。马宝、胡国柱等困兽犹斗,节节顽抗;另满洲将帅仍多迁延 。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于云南,康熙二十年底,清军围攻昆明 。吴世璠自尽,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
通过三藩之乱的过程,可以知道,在这次战争中,没有人是绝对的胜利者,最终受苦的依然是广大的民众 。
三藩之乱结局
关于三藩之乱的结局,最简练的说法不过是“清军大胜,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
尚可喜的墓
话说在耿精忠和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康熙十七年,七十四岁高寿吴三桂于衡州称帝,并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 。此时吴三桂不过是纸老虎,已至穷途末路,在他积郁而死之后,所谓“帝位”被传至其孙吴世璠 。康熙二十年冬,清军攻入云贵省城,吴世璠自杀 。终于,三藩之乱历时八年,被完全平定 。这对清廷来说,无疑是确立稳定皇朝统治的标志 。平叛战争结束之后,清廷没收藩产,充当军饷,并撤藩回京师 。
除去吴三桂所部调边区站、台服役之外,其余各部重编入八旗 。福州、荆州、广州派八旗兵驻防,绿营兵则镇守广西、云南,藩镇制被彻底消除 。除此之外,该平叛战争之大捷,更意味着饱受“三藩”割据之祸的老百姓得以解放,也为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有利于边疆与内地经济与文化的沟通交流 。
之后于公元1683年,台湾的明郑政权惨遭灭亡,至此,南明抗清实力被彻底消灭,之后有组织的反清复明运动亦不复存在 。清廷便开始从事行政与经济财政方面的调整及改革,并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三藩之乱终于翻篇于历史 。地方割据势力得以清除,一次国家大分裂亦得以避免 。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了巩固与发展 。同时,中央集权制力量的加强,也促进了抗御外敌能力的提高 。
从三藩之乱的结局之中能读懂许多道理 。
推荐阅读
- 永嘉之乱后经过了多少年隋朝才统一天下?
- 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 给后来的五胡乱华提供契机
- 安史之乱为何能让正当盛世的大唐几乎亡国?
- 狗血叛乱史 揭安史之乱的两大奇葩
- 安禄山叛乱 安史之乱
- 唐德宗时期的“二帝四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 平定七国之乱的西汉名将周亚夫 周亚夫怎么死的
- 清朝服饰之 清代满族女服
- “凑热闹说三国”之乱世义侠太史慈
- 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哪个皇帝在位发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