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想得到却没得到的十个人物( 五 )
沮授为什么念念不忘一手将其陷入绝地的袁绍?
他的忠心也许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
但实际上,他并不是一开始就相随袁绍,曹操还是有机会的
实际上,他之所以不肯归操,应该是为了他的宗族的原因还更多些 。
田丰因柬下狱后,沮授见田丰下狱,乃会其宗族,尽散家财,与之诀曰:“吾随军而去,胜则威无不加,败则一身不保矣!”
可见其在战前就决定为宗族准备了一切 。
虽然演义里没有写,但实际上沮授在兵败被擒,曹操相劝时可不是强硬的说什么“授不降也!”,而是比较婉转的对相当礼遇的曹操说,他若是归降,绍必对其宗族不利,所以不得降 。
若曹操可先囚之,待破了袁绍,当可得此军师!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沮授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 。袁绍领冀州,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 。曹袁兴师,许攸不乐审配领兵,沮授恨绍不用其谋,各不相和,不图进取,遂使曹操抽身东击刘备 。备战败来投,劝得袁绍出兵,先锋颜良被关羽所斩,沮授复劝杀备缓进,袁绍不听,更议报仇,沮授长叹而托疾不出议事 。军至阳武,沮授又申前议,被袁绍以慢军之罪锁禁军中 。官渡之战,沮授夜观天象,知乌巢屯粮又险,连夜求见,促速遣精兵巡哨,袁绍以其妄言惑众,更人监押 。袁军战败,沮授急走不脱,为曹军所获,不降而盗马欲归,曹操怒而杀之 。其子沮鹄守邯郸,被张辽所射杀 。
第三名 关羽
“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 。”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曹操东征,打败刘备,降服关羽而回,并任命关羽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关羽却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曹操十分佩服关羽的为人,感叹关羽是个义士 。后来,袁绍派遣颜良进攻白马,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作先锋迎击颜良(一个是五良将之首,一个是五虎将之首,我只能说颜良死得值了) 。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而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于是解白马之围 。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便重加赏赐 。关羽将曹操给他的赏赐全部封存,呈书告辞,投奔刘备去了 。曹操的部下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后来,关羽攻曹仁于樊城,差点逼得曹操迁都避难 。不过,关羽兵败身亡后,曹操下令厚葬关羽 。诸葛亮赞关羽超凡绝伦,连郭嘉、程昱都称关羽为万人敌,我们可以想象曹操说那句话的时候,有多么遗憾和无奈了 。
曹操是个奸雄,多疑、奸诈 。但是比较重人才 。会用人 。会演戏 。很会知人善用 。惯用情义、恩情之类的收服人心 。关羽是曹操很喜欢的一个人才 。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 。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 。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把汉寿亭侯的印绶挂在堂上,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 。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 。身长九尺(演义) 。汉族 。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 。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 。谥曰“壮缪侯” 。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五虎上将之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 。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 。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在《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 。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 。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 。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 。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
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穿透其左臂 。后伤口虽然愈合,但一到阴雨天气,骨头就常常疼痛 。医生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关羽便伸臂让医生切开伤口 。时关羽正在宴请诸将,“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蜀书六·关羽》)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汉朝时期的西域国 最小的国家只有27户194口人
- 小说《西游记》中最美的女儿国国王 红颜似水
- 揭秘七大圣结义为何孙悟空要排在最后?
- 苏麻喇姑一生最爱的人是谁?苏麻喇姑有何怪癖
- 史上最火爆寡妇柴氏 两个宰相为争夺她而被降职
- 中国古代怎么搞环保?荀子最早提环保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