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为战争之神指引方向的“鹰目”

吴志平 , 党员 , 武汉市人 , 一九四三年出生 , 一九六一年入伍 , 历任炮兵侦察员、班长、指挥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等职 。自卫还击作战中 , 他率领一个炮兵观察小组 , 深入敌后二十多公里 , 象双锐利的“眼睛” , 在敌人心脏里坚持了三天三夜的观察 。尔后 , 又随步兵尖刀营 , 在前沿战斗了十六个昼夜 , 十三次报告情况 , 八次指挥炮火射击 , 歼灭越寇三百四十余名 , 摧毁敌炮阵地两个 , 火炮五门 , 火力点、支撑点五个……火线上 , 合成军首长给这个小组和吴志平记了一等功 , 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
直插虎穴
二月十六日黄昏 , 一支神秘的侦察分队 , 潜伏在边界的草丛里 。一个三十多岁 , 个头不高的指挥员 , 轻轻拨弄眼前的茅草 , 草绿色的钢盔下 , 露出了一双山鹰一样机警的眼睛 。他 , 就是这支要深入虎穴的侦察分队的负责人、炮兵某团副营长吴志平同志 。
吴志平看了看表 , 还没有预定潜伏的时间 。临出发时首长的叮嘱在他耳边回响起来:“你们的第一个任务 , 就是指挥炮火奇袭敌二四六团团部 , 尔后再对朔江南山一线实施侦察……”
“布谷!布谷……”几声清脆的鸟啼 , 回荡在幽静的山谷 。这是探路的两名侦察员发出“通行安全”的信号 。吴志平一挥手 , 向导打头 , 侦察兵们按照预先选择好的道路 , 鱼贯而过 。
吴志平 , 这个从来没有离开过祖国大地一步的战士 , 为了完成自卫还击作战的神圣任务 , 就要暂时别离伟大的祖国了 。他回过头来 , 深情地吸了一口边界上清新的空气 , 侧身一闪 , 消失在茅草丛生的蜿蜒山路上 。
天 , 渐渐地黑了下来 。白天疯狂袭扰我边境安宁的越寇 , 躲进了碉堡工事 。吴志平率领的侦察小组 , 在向导的带领下 , 绕过敌人的布雷区 , 避开越寇的巡逻队 , 钻树林 , 越深涧 , 按照预定的路线前进!晚上八时许 , 这把“尖刀”插到了一个名叫朗伞的村庄附近 。
尖兵报告前面二百米处的半山腰洞口 , 发现两盏马灯来回闪动 , 还有铁锹撞击石头的声音 。根据原来掌握的情况 , 这儿没有敌人设防 , 可眼下敌人上来了 , 怎么办?绕道走?不行!吴志平和向导一块仔细观察地形 , 隐约可见山洞的前方是村庄 , 后面是悬崖 , 除山洞与村庄之间大约百米宽的草丛可以通过之外 , 无其它路可走 。可是风停夜静 , 一丁点响动都可能惊动敌人 , 而敌人在半山腰洞口一定会设火力点 , 封锁这条山路和这片草丛 。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消逝 , 敌人的马灯仍然象鬼火一样地闪动着 。“不能等下去了 , 从敌人的眼皮下闯过去!”几个干部匍匐爬到吴志平的跟前 , 一致赞同副营长的决心 。他们把人员分成三个小组 , 一个小组在前拨草开路 , 一个组负责断后警戒 , 万一被敌人发觉 , 断后的小组用火力把敌人吸引过去 , 保证其他同志继续向敌腹穿插 。为了防止碰击发出声响 , 方向盘、三角架等器材 , 都用雨衣和青草捆紧绑牢 。
开始爬行了 , 开路的同志轻轻用手把草拨开 , 慢慢地用身体把草压平 , 将可能碰出响声的石头挪开 。他们一步一步向前摸去 , 顺利地行进到了山洞和村庄之间的草丛里 。忽然 , 村子里的一条饿狗叫了起来 , 紧接着一个打手电的敌人 , 从距离吴志平他们五十米的地方 , 步步逼近而来 。
糟糕 , 此时的地形对我非常不利 , 一旦被敌人发现 , 这个小组将全部暴露在敌人火力下面 。吴志平冷静悄声下达了分散隐蔽的命令 , 他死死地盯住了敌人 , 伏在他附近的侦察兵排拔出了匕首 , 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情况 。胆怯的敌人用手电来回乱照 , 直到靠近大伙三十米左右的地方才停下来 , 听听没有动静后 , 才掉头走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