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为战争之神指引方向的“鹰目”( 四 )
天 , 慢慢地黑了下来 , 同志们紧紧地围在副营长的周围 , 听他下达转移的命令 。当时 , 摆在侦察员们面前的 , 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往回走 , 向距我只有五公里的步兵尖刀营靠拢;二是向前插 , 继续执行任务 。
转移的路线怎么选择?吴志平讲话了:“同志们 , 为了摸清朔江南山敌人的火力配备情况 , 使我们的炮火更有效的打击敌人 , 我们只能向前 , 不能后退!因为山下有敌人 , 不能用电台向上级请示 , 现在我决定 , 我们小组要象尖刀一样 , 更狠地插进敌人心窝里去!”天很黑 , 吴志平看不清同志们的脸 , 但是 , 他仿佛听到了十七颗红心的跳动:“对!插进去!”
他们出敌不意地将转移的突破口选择在山的西侧:一堵二百多米高的陡石壁 。吴志平便领着大家悄悄地摸着向下滑行 。不息的松涛 , 在山谷里吼叫着 。前面开路的尖兵 , 不断传来“注意 , 风化石松动”的轻声警告 。天太黑了 , 滑行到半山腰时 , 不知是谁 , 踩松了一块风化石 , “骨碌碌……”顺着草丛滚到了沟底 。“谁?”惊恐的敌人吼叫了 , 大家紧贴着石壁 , 屏住呼吸一动不动 。队伍中 , 一个机智的步兵侦察员扯着嗓子 , 学起了黄猄的哀叫 。黄猄是这一带山里常见的野兽 , 性喜黑夜觅食 , 敌人怎会想到 , 这逼真的黄猄叫声 , 竟是一个战士在“表演”口技呢?“黄猄”又连叫几声 , 山下的敌人再也不吭声了 。
探路的尖兵报告 , 小路上没有发现敌人巡逻 , 估计埋上了地雷;大路却常有小股敌人活动 。怎么走呢?吴志平伏在一块大岩石后面 , 仔细察看起来 。真的 , 小路上静悄悄的 。大路上却常有鬼火似的手电闪亮 。他想起白天用望远镜察看敌人时 , 有穿杂牌军衣的公安 , 也有穿老百姓衣服民兵 , 敌人布防的番号很杂 。再说 , 敌人也料想不到我们会出现在明处 , 完全可以利用“杂”这一点从大路混出去 。他看了看身旁同志们穿的便衣和没有领章的军装 , 笑了 , 夜晚看不真 , 混在一起 , 还真有点象从前退下来的“残兵败将”哩 。
吴志平一挥手 , 一群“残兵”迅速地从草丛跃上大路 , 三个一群 , 五个一伙 , 大摇大摆地沿着公路走着 , 子弹上膛 , 手榴弹在握 , 随时准备应付万一 。吴志平和懂得越语的猎人走在队伍前头 。还好 , 疾步行军一公里多 , 没有遇上什么麻烦 。“出其不意 , 攻其不备” , 即或是有人看见 , 敌人大概没想到 , 这群大摇大摆夜行的队伍 , 竟是中国的侦察兵 。前进两公里多了 , 公路对面游动过来的好几只手电光 , 看样子人数不少 。吴志平回身一挥 , 这群“残兵”一下子散开 , 顺势滑下了路旁一面七十多米的斜坡 , 隐入到齐人高的灌木丛中 。待敌人过后 , 这支神秘的队伍 , 拨草开路 , 靠着地图和指北针的指引 , 向着白天选定的巴然山主峰前进!
又一个黎明来临了 。经过了一夜紧张的行军 , 敌后侦察小组机智地甩开了敌人 , 攀上了巴然山的主峰 。一到山顶 , 同志们不顾连日的辛劳 , 搜索山洞 , 装设器材 。和上级沟通联络后 , 吴志平仔细地察看了地形 , 山顶除了后面有片小树林外 , 前面是块黑石林立的开阔地 , 人在上面活动 , 十分暴露 。怎么观察呢?他突然看见了小杨摊开的雨衣 , 上胶的一面 , 黑乎乎的 , 恰好和山上的石头一样 。“小杨 , 你把雨衣反穿起来看看 。”杨玉巴把雨衣反穿身上 , 把方向盘上伪装些草木 , 远远看去 , 人真象山上的石头 , “石头”旁 , 和谐地长出一丛“野草” 。透过望远镜 , 吴志平仔细观察着 。当他的镜头对准了昨晚撤离的山头时 , 镜片里映出了上山搜索敌人……
推荐阅读
- 射雕中的郭黄恋 门不当户不对的经典结合
- 乾隆何故对圆明园情有独钟 念念不忘其发迹处
- 唐朝那些可爱的官员和好玩的事 绝对笑死你
- 为何秦始皇指定扶苏继位却又将他派去面对匈奴
- 女强人王熙凤为何会对贾琏服软?
- 大唐最悲壮的战争 睢阳之战6000人对抗13万
- 为什么西施归国当晚越王勾践便要求“伴寝”?
- 刘备是怎样依附刘表对抗曹操的?刘备事迹简介
- 林冲对欺辱自己媳妇的人为什么可以一直忍?
- 吴越争霸中楚败原因 国仇并家恨连同争霸一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