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后宫:影响国家的治乱兴衰 不可小视

皇帝的后宫佳丽成群 , 春色无边 , 什么样的女子能有幸成为皇帝的眷属?为什么皇帝选秀 , 落选者欢天喜地 , 入选者却哭成了一团呢?历代皇帝拥有多寡不一的后宫群体 , 少者数人 , 多者连皇帝自己也说不准 , 以致有的皇帝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 , 便为到哪儿过夜发愁 , 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
家庭生活关系着血缘的延续、人生的幸福美满 , 再加上古代的中国是“家国合一”的宗法社会 , 所以 , 自古人们将其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 。而皇帝的后宫不仅是个人的私生活问题 , 还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 , 更不可小视 , 历代皇帝因此付出了很多精力 , 也留下了不少充满神秘感的话题 。
(一)
与今天不同 , 古代中国实行多妻制 , 只要经济条件允许 , 帝国的男性臣民大多不甘于一夫一妻 。皇帝更是广纳后宫 , 佳丽成群 , 以致春色无边 , 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说 。皇帝充实后宫 , 出发点有两个:一是为了皇家子嗣的繁衍 , 二是为了满足私生活方面的欲望 , 当然 , 前一个理由“正大光明” , 后一个理由有点儿“不可告人” , 反正大家心知肚明 , 心照不宣罢了 。
在此 , 应该介绍一下皇帝后宫的等级 。拿人们熟悉的清朝来说 , 后宫中地位最高的是皇后 , 再往下是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 。其中皇后、皇贵妃编制均为一人 , 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 , 往下就不定编了 。另外 , 紫禁城中还有成百上千、甚至数千宫女 , 这些年轻女子属于女仆的行列 , 跟皇帝不具备夫妻的名分 , 但其人身权从属于皇帝 , 有时也“友情客串”一下妻子的角色 。
中国古代历朝后宫人数不一 , 也很难统计 , 因为后宫成员如果没有为皇家生儿育女 , 名分地位又不高的话 , 史书并不记载 。至于跟皇帝有过“一夜情”的宫女到底有多少 , 恐怕连帝王本人也说不清 。一般而言 , 每位帝王拥有的后妃多者可达成百上千 , 少者不过几人而已 。像清德宗光绪皇帝 , 后妃合计三人 , 其中珍妃还被慈禧扔井里淹死了 , 最后仅剩一后一妃 , 跟民间的富商大贾相比都显得“寒酸” 。
可能有人会问 , 这些后妃是怎样走进皇帝的深宫 , 成为皇帝的亲人家属的呢?一般说来 , 途径有四个:
第一类是“娶”来的 , 这仅限于原配的皇后 。在古代 , 社会上流行早婚 , 皇帝在登基之前大多已经结婚 , 俗话说“夫贵妻荣” , 早年的原配夫人高升一步 , 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这种情况最多 , 而以皇帝身份迎娶皇后的情况十分少见 , 其前提是皇帝幼年登基 。拿清朝来说 , 由于小皇帝多 , 所以 , 先后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举办过大婚典礼 , 届时举国欢庆 , 堪称是旷世的盛典 。
在中国古代 , 男女双方都没有婚姻自主权 , 一律由父母做主 , 这叫“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 皇家也是这样 。皇子择偶 , 由父皇指婚;皇帝立后 , 由太后选择 。而皇帝、太后首先考虑的既不是相貌美丑 , 也不是脾气秉性 , 而是国家的利益 。比如 , 清朝皇后中蒙古女孩较多 , 选择蒙古公主的出发点是为了边疆的稳定 , 这类婚姻属于“政治婚姻”的范畴 , 所以 , 今天的人们看清朝皇后的画像 , 往往感觉并不十分漂亮 , 原因就在于这是政治博弈的结果 , 是父母包办的产物 , 而不是当事人凭个人喜好做出的选择 。
虽说皇后大多不是皇帝自己的选择 , 但不管皇帝是否中意 , 仍要以礼相待 , 如果没有明显的过失 , 其地位终生不容撼动 。皇帝治国 , 皇后治家 , 分工明确 , 虽说男尊女卑 , 但皇后也被臣子尊称为陛下 , 地位之高 , 堪称举世无双 。成为皇后是古代女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