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哪些城市因避讳皇室而改名
在我国古代,城市的改名易称,大多因为汉字的避讳 。翻开古典史籍,发现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有的城市因避不同人的讳,还不止一次改名 。
据《隋书·地理志》记载,为避隋炀帝杨广之“广”字,一下子就改掉几十个城市之名,其中广饶县改东海,广安县改延安,广都县改双流,广化县改河池,广州改为番州,广陵改为江都等 。也许是杨广的名声不太好,有些城市在以后又恢复了原称 。如果说杨广只避一个“广”字,唐德宗李适避讳就宽多了,他不但避讳“适”,连长得像“适”的“括”字也不放过 。
【中国古代哪些城市因避讳皇室而改名】《闻见后录》卷二六云:“处州,旧为括州,唐德宗立,当避其名,适处士星见分野,故改为处州,音楮 。今俗误为‘处所’之‘处’矣 。”那时,不但避皇上的讳,名人的讳,还避恶人的讳,也就是我们说的“憎讳” 。唐肃宗最看不起小人安禄山,以其为国仇恶闻其姓,把当时有“安”字的城市名一律改掉,于是改了几十个城名 。
据《举例》卷二记载,他把当时的安康改为汉阴,同安县改为桐城,绥安县改为广德,宝安县改为东莞,安昌县改为义昌等 。有的不但改原字,连同音字也一律改掉 。三国孙权之太子名和,不但避讳“和”字,还避讳同音字“禾”,《三国志·吴主传二》云:“(赤乌)五年春正月,立子和为太子,大赦,改禾兴为嘉兴 。”
唐宪宗李淳,也是连同音字都要避讳,《旧唐书·宪宗纪上》说:“丁未,改桂州纯化县为慕化县;蒙州纯义县为正义县 。”到了宋太宗赵匡胤时,蒙州正义县又改为蒙山 。不过,赵光义还算通情达理,允许同音字存在 。他把丹州义川县改为宜川,常州义兴县改为宜兴,郴州义章县改为宜章,戎州义宾县改为宜宾等 。
从以上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安禄山的“安”字是“憎讳”外,其余全部是“敬讳” 。“敬讳”是避讳的主流 。至于“忌讳”,多是凶杀不吉字眼,地名中很少用到,所以在史书中也很少有因“忌讳”而改名的城市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胡适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猪八戒白胖形象错了 专家:明代中国没白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