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廷手中不可多得的王牌被崇祯皇帝用废了?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崇祯皇帝那是求贤若渴 , 此时的孙传庭意气风发 , 崇祯十分赞赏孙传庭的才干和谋略 。便授予他兵权 , 已令他全权负责剿灭农民军的任务 。
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 , 农民军领袖高迎祥自湖广复出 , 先后占领了四川和河南与陕西交界的地方 。孙传庭知道高迎祥必然要向陕西进攻 , 他采取了诱敌深入的计策 , 他把高迎祥大军从汉中一直引到了西安 。后来高迎祥察觉出了端倪 , 知道中了孙传庭的计策 , 想从子午谷口突围 , 但是孙传庭已经在子午谷的黑水峪 , 埋伏了潼关大军的主力 , 就等着高迎祥入瓮了 。高迎祥不知 , 结果纵军深入 , 被孙传庭大军全歼 , 高迎祥本人也被孙传庭生擒 。此后 , 孙传庭屡次挫败农民军起义 , 有好几次把闯王李自成杀的全军覆没 。在凤翔和澄城 , 差点就生擒李自成 , 李自成仅以18骑突围逃脱 。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 , 孙传庭意外地陷入了一场政治纠纷之中 。当时满清的多尔衮率领几万清军绕过山海关 , 假道蒙古 , 分路从墙子岭(今密云东北)、青山口(今迁西东北)入关南下 , 直逼北京城 。京师孤立无援 , 崇祯急调陕西总督孙传庭和天雄军总督卢象升回师勤王 。其中卢象升在巨鹿被清军围困 , 因兵力不足全军覆没 , 力战而亡 。孙传庭抵达京郊后 , 清军退去 。
杨嗣昌上书崇祯皇帝 , 诬告孙传庭行军迟缓 , 勤王不力 , 以至于没能和卢象升会师 , 导致了卢象升的战死 。崇祯不查明真相 , 听信了杨嗣昌的诬言 。结果孙传庭被削职为民 。杨嗣昌任然不肯放手 , 一再攻击 , 结果崇祯皇帝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3月将孙传庭下狱 , 把他囚禁了起来 。孙传庭下狱之后 , 一关就是3年 。从崇祯十二年到崇祯十五年这段时间里 , 李自成在河南逐渐坐大 , 已经发展到了几十万人 。
【明朝廷手中不可多得的王牌被崇祯皇帝用废了?】崇祯十五年(1642年)6月 , 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 , 开封告急 。而此时杨嗣昌已经自杀 , 明朝再也无人可用了 。大明朝已经危如累卵 , 要是再没有人能够力挽狂澜 , 大明社稷不保 。此时的崇祯帝终于想起孙传庭 , 把他从狱中释放 , 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 。崇祯帝亲临文御殿询问孙传庭有关镇压起义军的方略 , 并设宴款待 , 为他压惊 , 嗣后即速命孙传庭率禁卫军驰援开封 。
不久孙传庭代替汪乔年为陕西总督 , 固守潼关 , 以待机会收复开封 。但是崇祯疑心太重 , 他想让孙传庭收回开封 , 却又不肯给他重兵 , 只是给了他5000老弱病残之兵 。抵抗士气正旺的李自成大军 , 无疑是以卵击石 。崇祯十六年五月 , 孙传庭带着5000老弱病残之兵出了潼关 。10月在河南郏县遭遇李自成大军 , 孙传庭全军覆没 , 在郏县战死 , 时年51岁 。
孙传庭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兵败身亡的25年间 , 他由永城知县 , 逐步升至兵部尚书 , 统领七省军务 , 先后参与并主持了数十次对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镇压活动 , 深得明廷赏识 。不论是在“四正六隅”的联合围剿中 , 还是在“汛守要隘”的单独行动中 , 他都以其独有的狡黠、多谋、果断 , 使农民起义军多次处境艰险 , 成为明廷手中一张不可多得的王牌 。故此 , 《明史》有“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