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奇葩制度 到大清康熙年间才被废除

殉葬制度从殷商时期便开始到大清康熙年间才被废除 , 经历了几千年 , 因这个制度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 在很多关于商周时代的考古发现中 , 都会在帝王以及贵族墓穴中发现几具女子的尸体 , 根据年龄判断都是年轻女子 , 再从尸体各个方面研究 , 发现死亡原因竟是给帝王贵族殉葬!
殉葬制度堪称中国古代最残忍 , 最严酷 , 最血腥的制度 , 通常都是帝王驾死后由于舍不得宠爱的妃嫔 , 想让她们永远陪伴在自己身边 , 于是杀掉她们陪葬 , 有被杀死或自杀陪葬的 , 也有活埋的 。因为这个残忍制度的存在 , 不知结束了多少年轻、鲜活、无辜的生命 , 那些本该在世界上享受着美好与芬芳的年轻美丽的女子 , 却只能永远沉睡在冰冷黑暗的棺材中 , 不见天日 。
比如 , 在一个古墓中发现在数百具“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 , 不异生人”的女尸中 , 只有一具男尸 , 墓葬之奢靡令考古学家咋舌 , 经过多方面考证 , 最后考古学家们得出结论 , 这座华丽的墓的主人 , 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周幽王!
【中国古代最奇葩制度 到大清康熙年间才被废除】看来周幽王真的是好美色到了极点 , 连死都忘不了风流快活 。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 社会可以说是进步了 , 但是视人命如草芥的殉葬制度非但没有被取消 , 反而越来越在王公贵族中间盛行 , 朝代不断更替 , 很多典章制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 但是残忍至极的殉葬制度 , 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历代沿袭的习俗 。
秦始皇死后 , 其殉葬人数之多为历史罕见 。秦二世为了防止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们泄露有关秦始皇陵的秘密 , 便将他们至于死地 , 永远留在墓葬中 , 工匠人数达万计 。
汉唐时期 , 殉葬制度没有前代那么流行了 , 他们通常实行的是陪葬制度 , 一些生前备受帝王欣赏的大臣或将军 , 在死后陪葬在帝王陵的旁边 , 这项殊荣可不是一般臣子能享受到的 。有的大臣的主张在若干年后被后任帝王否定 , 还会把他们的墓迁离帝王陵 。
宋代中后期 , 北方游牧民族入住中原 , 他们没有受到过儒家文化的熏陶 , 统治者和王公贵族多多少少保留着一些比较野蛮残忍的习性 , 再加上他们一直有着人殉的传统 , 因此 , 殉葬制度又在中原流行起来 。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王朝 , 不可避免地实行了殉葬制度 , 成吉思汗死后 , 殉葬的美女也不计其数 。
明朝 , 这个诡异而又黑暗的王朝 , 在各种监察制度 , 高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发展的同时 , 殉葬制度也得到了发展 。从明太祖开始 , 到明英宗结束 , 明朝前期的殉葬制度可谓空前的残忍 , 按朱元璋制定的规矩 , 后宫嫔妃但凡是没有生养过的都要殉葬 。哪个皇帝都不例外 , 包括以老实仁厚著称的朱高炽 , 勤政爱民的朱瞻基 , 更别说朱元璋和朱棣二位了 。
朱元璋是穷苦农民出身 , 早年饱尝生活的艰辛 , 从苦日子过来的 , 当然要好好享受享受皇帝的生活 , 虽说当皇帝的日子已经够长了 , 但是国家大小事物都由他一个人处理 , 真的身心俱疲 , 所以 , 他想在死后真正地风流快活一回 。能够和朱元璋“同墓而眠”还不是每个后宫妃嫔都能享受到的“殊荣” , 据考证 , 跟朱元璋合葬的妃嫔除了比朱元璋早死的马皇后 , 只有成穆贵妃孙氏、宁妃郭氏 , 但是 , 不要天真地以为其他后宫女子就可以保住性命 , 绝不是这样 , 堂堂开国皇帝怎么能就三位妃子就满足了呢?
其余的妃嫔在被迫自杀或者直接被杀死后 , 葬入朱元璋陵寝孝陵旁边的陵墓 。
关于明朝的殉葬制度 ,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凄美的故事:
民间有才女郭爱 , 嫁入明宣宗朱瞻基后宫只有二十几天 , 朱瞻基便病逝了 , 至于郭爱有没有被朱瞻基临幸过 , 或者说她有没有见过朱瞻基已经没有人去研究 , 单说她的从死 , 真的十分动人 。郭爱知道自己要殉葬 , 仿楚辞写下了“绝命书”:“修短有数兮 , 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 , 死则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 , 惭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 , 是则可悼也 。”她的生命 , 永远停留在了这段最美丽的年纪 , 双亲尚在 , 自己却要为一个根本毫不相干的人陪葬 , 多么令人同情 , 令人唏嘘感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