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俗话说“千年王八万年龟” , 无论是王八还是乌龟都是行动很慢的动物 , 这也让它们的新陈代谢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 或许这也是造成这两种动物比较长寿的原因 。
有人在喜剧小品中说过“生命在于静止” 。 其实在动物界 , 由于行动缓慢造成新陈代谢慢而长寿的案例也是数不胜数 。
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乌龟、鳖之类的动物之外 , 在斯洛文尼亚山地的石灰岩溶洞中 , 生活着一种叫作洞螈的两栖类动物 , 它的寿命据说能轻轻松松达到100年以上 , 至于长寿的原因 , 自然和它的“懒惰”有关 。
它的懒惰程度甚至连树懒、考拉之类的动物也望尘莫及 , 在懒惰上如果它排世界第二 , 相信没有其它动物敢排第一 。
由于洞螈细长的身体躯干和蛇极为相似 , 且前后分别长出了四条腿和爪子 , 这种外表酷似我们中华文明的图腾“龙” , 因此它还曾被一些网友在其身体的基础上PS成了龙的形态 , 这些图片在网上经过广泛传播之后 , 还真的混淆视听 , 迷惑了相当一部分人 。
虽然这些动物平时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溶洞之中 , 但由于降水的缘故 , 这些生物有时也会随着暗河的水流被冲出洞穴 。 早在400年以前 , 斯洛文尼亚人就发现了洞螈的存在 , 人们发现它们和西方传说中的龙也有相似之处 , 还一度被认为是龙的幼崽 。
至于为什么被当作是幼崽 , 这跟它的体型分不开 , 一条洞螈在成年之后身体长度也不过0.3米 , 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洞穴之中 , 它身体的颜色也比较浅 , 长相十分卡通 。
稍加观察洞螈的照片就会发现 , 它们头上并没有长眼睛 , 这是因为在洞穴黑暗的环境中 , 经过千万年的演化 , 眼睛表面上已经退化不见 , 不过这对洞螈的感知能力没有多大的影响 , 隐藏在皮下的眼睛不仅感光能力超强 , 身体的其它感官也相当灵敏 。
由于溶洞的环境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 , 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天敌 , 洞螈的生活状态相当安逸 , 以至于安逸到了可以长年静止不动的状态 。
生物学家曾对洞螈做过一个长达八年的追踪研究 , 他们发现这种动物身体平均每年挪动的距离还不超过5米 , 甚至还有一只洞螈在长达七年多的时间里身体几乎保持静止的状态 , 这也让生物学家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 然而7年还不是洞螈保持静止的极限记录 , 有生物学家记录到了洞螈长达十年保持静止 , 且没有任何进食的情况 。
与溶洞外面残酷的世界相比 , 洞螈生活的环境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 在这种环境中 , 洞螈不但没有什么生存压力 , 连繁殖活动也不是很积极 。
生物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 , 在洞螈长达100多年的一生中 , 一般要12年多才会和配偶交合一次 , 以此来延续种族的香火 。
造成这种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 虽然溶洞的环境几乎没有天敌 , 但食物资源也相当匮乏 , 为了在这种贫瘠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 洞螈也是不得不长期处于龟息静止的状态 , 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能量的消耗 。
【一年移动不到5米,12年交配一次,它是地球上的“懒王”】所以在外人看来 , 洞螈很长寿 , 也很“懒” , 其实这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也是大自然最神奇的所在 。
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 , 洞螈的生活环境也处在了被人类挤压的状态 , 面对手脚灵活的人类 , 不知这些“懒”到十几年一动不动的生物还能在地球上存在多久 。
推荐阅读
- 虎毒不食子?其实在自然界,杀婴行为比比皆是,这只是适应性策略
- 上层是淡水,下层却是咸水,努乌克湖为什么会形成独特的湖下湖?
- 一次性能吞下几十个人,堪比霸王龙,恐怖的海洋生物你知道多少?
- 三颗心脏九颗大脑,进化到极致的它们,为何无法产生文明之光?
- 霍金预言人类必须在100年内离开地球,我们该怎么理解?
- 美女迷上鱼?澳大利亚生物学家拍到罕见毯子章鱼,雌性大雄性万倍
- 光遇:刚加白鸟就被拉黑?可能是租来的号,日常清空星盘
- 乌龟,到底为什么?成为了生物学家的噩梦
- 古生物学家发现一具新的棘龙尾巴化石,它将改写恐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