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爷是慈禧太后的专称吗?慈禧为何叫老佛爷
只有慈禧才有老佛爷之称,其他太后并无此称 。1861年11月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实行垂帘听政以后,宫廷中便以“老佛爷”相称 。至于名号是怎样来的,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
一是拜佛坐禅说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孝钦后政暇,曾作观音妆,以内监李莲英为善财,李姊为龙女,用西法照一极大相,悬于寝殿 。宫中均呼以老佛爷 。”
二是他人加号说 。据说“老佛爷”这个称号是李莲英给她的 。慈禧对佛是很虔诚的,念经供佛从不间断,即使有时外出巡视也必如此 。有一次北京少雨,全华北五谷受害 。依照习俗,凡遇此情形,慈禧与朝廷官员便要每日向如来佛求雨,一直求到雨来为止 。这一次只求告三天雨就来了,李莲英很兴奋,便趁机恭维慈禧,说太后真是了不得,差不多就好象是佛爷一样 。这番恭维的话使慈禧很高兴 。从此以后,慈禧就变成了李莲英的“老佛爷”,每次奏话的时候,总是这么称呼 。不久以后,“老佛爷”这个称号就不胫而走,传遍宫里宫外、北京及全国 。
“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 。宦官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悉用庵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 。“太监”一词,辽代才出现,明代,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 。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语 。
【老佛爷是慈禧太后的专称吗?慈禧为何叫老佛爷】公公是对太监的尊称,因为太监,特别是高级太监最接近皇帝,权势极大,最了解皇帝的心思,在朝为官者有些时候不得不依靠太监揣摩皇帝的心思,或者借助大太监的权势往上爬,要是直呼其为太监,那是在侮辱他,所以尊称为公公,以示尊敬 。至于“公公”的称谓到底何时开始,由何而来,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
寺人是宦官的早期称谓 。曾有人望文生义地认为“寺人”之得名,是因阉割后的男人,已如寺院中斩断情缘的苦行僧一般,故而以“寺”名之 。其实,寺人的称谓早在西周时代即已出现,当时中国境内尚无佛教,更无僧人,因而也不可能存在两者类比得名的情形 。究其根由,古代“寺”、“侍”两字相通,《诗经·秦风》郑氏笺云:“寺,又音侍,本亦作侍字 。”所以,寺人是因其内廷侍奉的职掌而得名的,“云寺之言侍者,欲取亲近侍御之义,此奄人也 。”
宦官,又作“宦者”、“宦人”,是古代官方文书中对宫廷阉臣的正规称谓,历代正史为阉人作传,多称“宦官传”或“宦者传” 。从“宦”的字义分析,本应包括臣隶及仕官在内,通常人们所言宦海、宦途、宦游,其实仍旧是由“官”而言的 。宦官或宦者成为宫中阉人的专称,大约是秦汉之后的事 。
以“太监”作为宫中阉人的通称,是明清时代的事情 。太监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晚至唐宋时期,朝廷中仍有太监官职的设置,所任者并非都是阉人 。明代在宫廷中设置了由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是宫廷中的上层宦官 。此后,太监逐渐成为宫中阉人带有尊敬色彩的通称 。人们还由汉代宫廷阉宦的官服以貂尾和“铛”为冠首饰物,而将宦官称为貂铛 。
据《汉官仪》云:“中常侍,秦官也 。汉兴,或用士人,银铛左貂;光武以后,专用宦者,右貂金铛 。”汉宫侍中、中常侍,加黄金当附蝉,貂尾为饰 。侍中作为朝廷的普通官员多插左貂,由宦官担任的中常侍则插右貂,用赤黑色貂尾 。从中也可看出,宫中宦者的服饰与普通官员是略有区别的 。除了上述两大类外,还有以其生理特征与常任职役组合而称的情形 。这类称呼也很多,如有宦寺、阉寺、阉宦、宫监、貂寺、内铛等等 。再是有带明显感情色彩的称谓,如鄙称有宦竖、阉竖、内竖以及阉狗等,尊称有公公、老爷等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都有芭蕉扇 有何区别呢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是影射徐志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