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谦血衣的来龙去脉 破解方伯谦冤死之谜( 三 )


“在丰岛海战中 , 济远舰被倭寇炮弹击中船上炮台 , 大副都司沈寿昌头裂而亡 。方管带与沈并肩而立 , 脑浆鲜血沾方衣上 , 方伯谦仍屹立望台指挥 , 连发40余炮击中日舰‘浪速’号 。由方伯谦被沈的脑血所沾的军衣 , 可证明方伯谦当时未离望台 。再由《黄钟瑛传》的记载看 , 说他‘临阵畏缩’ , 躲入装甲最厚处能成立吗?当时不是方伯谦在督战还有谁在督战指挥发炮40余发呢?”
“本人在1936年秋间 , 带领本班全体同学 , 由马尾海军学校去南京海军部报到[8] , 途经上海 , 在上海海军联欢社(当时在卢家湾吕班路)休息两天去南京 。休息期间 , 当时海军海军联欢社管理员黄道源、办事员杨树滋带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该社的甲午、甲申两战役的历史陈列室 。
在甲午中日海战的陈列室中 , 陈列有一套方伯谦当时指挥作战中血溅的军衣 。他们介绍说:‘这套血军衣是济远方管带在指挥台指挥督战中被站立在他身旁的大副沈寿昌的脑浆鲜血所沾的’ 。这件血衣的陈列足可证明当时方伯谦管带并没有临阵畏缩 , 是英勇善战的 。
介绍者还详述了方伯谦管带在黄海海战中同样英勇善战 , 当被日本第一游击队划出阵外后 , 一直与强敌四舰缠斗至战斗结束 。炮毁人亡船裂 , 无法归队 , 为保船、保人直航旅顺港 。后因丁汝昌为推卸败责 , 诬陷方管带 , 捏造先逃、乱阵、撞扬威等罪名 , 竟被清廷以‘逃军’罪名正法 。1937年 , 轮机五班同学陈允权(福建省福马海军联谊会副会长)也在校课毕业后 , 由福州马尾海校赴南京报到时 , 路过上海吕班路海军联欢社 。休息时也在陈列室看到方管带当时在济远舰作战时留下的血军衣 。今年年届87的江家驺(马尾区政协常委、离休海军起义人员)学长也曾亲见此血衣 , 亲闻解说词 。海军界均如池仲佑所编 , 严复写弁言的《海军大事记》所说 , 方管带确系‘被谗以逃军 , 军前正法 , 军中冤之’ 。
1991年9月在福州举行的‘甲午海战中之方伯签问题研讨会’上 , 郑、陈又遇见马尾海校第一届航海班老学长江家驺同学 , 又谈论及血衣事 , 他也证实在上海吕班路海军联欢社甲午中日海战陈列室中看到‘方伯谦当时指挥作战所穿的血沾军衣一套’ 。”[9]
不是一个人 , 也不是几个人 , 而是整班的同学目睹 , 当不会有错 。这样 , 上个世纪的30年代 , “上海吕班路海军联欢社”的陈列室里有一件方伯谦的军衣 , 而且是丰岛海战时方伯谦的被“沈(寿昌)的脑血所沾的军衣” 。
对于这件血衣的来历 , 我们可以从《冤海述闻》里寻找线索:
“忽日(《中日战争》本作“倭”)炮中‘济远’望台 , 大副都司沈寿昌头裂而亡 , 方管带与并肩立 , 脑血尚沾衣也 。又一炮伤前炮台 , 二副守备柯建章中炮洞胸 , 学生守备黄承勋中炮断臂 , 六品军功王锡山、管旗头目刘鵾均中炮 , 同时阵亡 。望台并炮台各处弁兵阵亡者十三人 , 伤者四十余人 。”[10]
根据《冤海述闻》的说法 , 方伯谦确实应该有一件被“沈(寿昌)的脑血所沾的军衣” 。
新出版的《海军世家》一书 , 还说明了这件血衣的下落
“大陆解放后 , 联欢社原址开辟别用 , 编者曾询问知情者张序三将军 , 张说:‘大陆解放后 , 联欢社增加展出内容 , 作为华东军区新建海军学习、参观的基地 , 事后展品全部装箱 , 估计现在还存在某座军用仓库中 。”[11]
对于这一件血衣 , 方俪祥女士是认可郑练简等人说法的 。2002年10月3日 , 在上海重庆南路182号“瑞金医院”门诊部 , 即“上海海军联欢社旧址” , 方俪祥女士70年后旧地重游 。
“方女士说:有一个房间 , 曾挂有她伯公方伯谦的血衣 , 老海军人员都参观过 , 那是甲午海战的见证 。有位郑练简先生 , 他是民国海军总监郑滋樨中将的长子 , 现为福马海军联谊会顾问、民革海军支部主委 , 他曾在1936年秋间 , 带领马尾海校学员去南京海军部报到 , 途经上海 , 参观海军联欢社 。在甲午海战陈列室中 , 看到方伯谦那件在“济远”舰指挥台上被其大副沈寿昌的脑浆鲜血所沾的征衣 。1937年 , 轮机五班同学陈允权(现担任(福马海军联谊会副会长)和江家驺(学长 , 马尾区政协常委、离休海军起义人员) , 均见过这件溅血征衣 , 足以证实方伯谦是英勇奋战的 。据说解放后这些展品均被装箱北运 , 从此这个联欢社也被改为他用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