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鲜为人知五大谜案 哪个男人让慈禧怀孕( 二 )


史某与李莲英混熟了,经常被李莲英带到宫里去玩 。有一天,慈禧忽然发现李莲英旁边站着个俊美的少年,便问李莲英那是谁?李莲英十分害怕,因为带外人入宫严重违反宫禁,但又不敢撒谎,只得如实禀告 。
慈禧没有表现出生气,反而有些兴奋,将史某留在宫内“昼夜宣淫”,一年后生下光绪 。慈禧不敢养在宫中,命醇亲王代为养育,接着将史某灭口 。光绪比同治低一辈,慈禧违反立子不立弟的常规,或许因为光绪是她的亲生儿子 。
慈禧和太监安德海、李莲英有私的传闻,在史书中查寻不到足够的证据 。李莲英在入宫前,因为生活落魄,曾私贩硝磺,外号皮硝李 。
后贩硝磺被抓入狱,出狱后以补鞋为生 。好友沈兰玉见他可怜,将他引进宫里当了太监 。李莲英素有“篦小李”之美誉,以一手漂亮的梳头功夫得到那拉氏的赏识 。
他的值班房离西太后住所不远,有时太后到他屋里看一下,李便把慈禧坐过的八张椅子全部包上黄布,西太后果然称许他忠诚细心,对他愈加信任 。
康熙末年规定太监品秩最高为五品,最低者八品;乾隆七年改为“不得超过四品,永为定例” 。慈禧执政时,打破祖制,赏李莲英为二品 。
多年来,慈禧对李莲英宠眷不衰,二人常在一起并坐听戏,凡李莲英喜欢吃的东西,慈禧多在膳食中为他留下来 。李莲英为人极为聪敏,善解人意,对待其他人也比较和善,不如安得海那样气焰嚣张,所以能够得到善终 。
但安得海、李莲英与慈禧之间的暧昧即使有,也不可能发生切实的性关系 。因为若他俩没净身干净,是假太监,这事是瞒不了所有人的 。在清朝对太监的检查尤其严格,当太监后隔年还得接受慎刑司验身 。
2、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 。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 。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娶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 。
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 。
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 。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 。
孝庄文皇后
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 。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
3、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 。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 。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 。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 。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 。
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 。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顺治与董贵妃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 。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旅庵相待”云云 。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 。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 。
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 。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 。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削发为僧的念头 。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 。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