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军队中洋人活跃 洋教头主动要求入籍中国
19世纪60年代初,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组建淮军 。这时,法国军官毕乃尔正好滞留上海,便成了李鸿章手下将领刘铭传部的军事教官 。
毕乃尔帮助刘铭传推行改革,淘汰老旧火枪,增购近代化的新式步枪和新式火炮,成立了洋炮营,作战方式也改成在火炮掩护下使用新式步枪突击的新战法 。毕乃尔为刘铭传的“铭军”编写的部队操练教程还被清政府推广到全国各军 。
经过毕乃尔调教的“铭军”,在作风强悍的刘铭传的率领下,展现出了超常的战斗力 。虽然当时的太平军也有部分新式步枪和新式火炮,但在战场上很难占到“铭军”的便宜 。更难能可贵的是,毕乃尔在战场上还身先士卒,亲冒矢石 。
因战功卓著,毕乃尔屡受褒奖,积功至赏戴花翎、记名总兵,并荣获“法什尚阿巴图鲁”称号 。“巴图鲁”在满语中有勇将、英雄之意,从清朝统治建立到咸丰年间,获得这个称号的不过区区33人 。
由于长期待在中国,毕乃尔成功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他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在军旅途中学讲中国话,写中国字,穿中国衣服,还把头发理了,拖着一条大辫子 。刘铭传也待他如自家兄弟,还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叫做毕华清,并主动撮合他娶了安徽六安城的一位黄姓姑娘,毕乃尔从此成了中国女婿 。
不但如此,毕乃尔还申请加入了中国国籍 。李鸿章特意在1866年初向朝廷上了《毕乃尔入籍合肥片》,称毕乃尔愿意世世子孙为中国赤子,不再回法国 。慈禧太后也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思,毕竟被洋人欺负多年,只见过夷人变夏,没见过洋人归化,于是欣然恩准 。
【晚清军队中洋人活跃 洋教头主动要求入籍中国】不过,这位入籍中国的洋人却没能在中国安定地生活下去 。1867年2月,“铭军”在湖北境内同捻军相遇,刘铭传贪功心切,不待友军赶来便贸然出击,结果被捻军包围,手下大将死伤无数,毕乃尔也在激战中阵亡 。
推荐阅读
- 大将尉迟恭 晚年因一句话吓得不敢出门
- 为什么西施归国当晚越王勾践便要求“伴寝”?
- 李鸿章与晚清官场四十年 既要做事又要自保
- 揭秘古代军妓 白天做女兵晚上供士兵泄欲
- 晚清官场的送礼惯例 林则徐也收受贿赂
- 为何西施归国当晚越王勾践便要求伴寝?
- 孙权晚节不保:为什么要废长立幼和诛杀功臣
- 国民党有多腐败 南京中上级人员每晚白吃酒宴
- 唐朝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
- 晚清名臣张之洞轶事 时常会忘记自己所下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