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发生的十起“朱三太子案”
扯起故国旗号 , 拥立亡皇后裔 , 起兵对抗朝廷 , 是不少野心家在王朝鼎革之际所常用的一种手段 。康熙年间发生的伪“朱三太子案” , 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典型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只记述了杨起隆假冒“朱三太子”谋反 , 而康熙年间历史上真实的“朱三太子”案件却有十起之多 。
杨起隆起事 , 是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影响较大的一次 。杨起隆 , 虽为无业游民 , 但为人果敢 , 有谋略 。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 , 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 , 杨起隆借机在京城率众举事 , 起义失败后 , 杨起隆逃脱 。之后 , 清廷多次搜捕、缉拿在逃的杨起隆 , 一无所获 。
康熙十六年(1677) , 福建永春县人蔡寅 , 号“白头贼” , 自称“朱三太子” , 凭借巫术惑众 , 带兵数万 , 与台湾的郑经相互勾结 , 攻打漳州 , 后被海澄公黄芳世歼灭于天宝山;同年六月 , 河南柘城也有人自称明“朱三太子” , 率众起事 , 也遭到了清廷的镇压 。
康熙十八年(1678) , 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抗清 , 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击败逮捕 。此人自称杨起隆 , 经杨起隆家人及其同伙辨认 , 得知此人曾是杨起隆部下 , 知道事情原由 , 因此借“朱三太子”之名谋划造反 。康熙十九年(1690) , 假杨起隆被押往北京处死 。
杨起隆本人虽然销声匿迹 , 不知所终 , 但“朱三太子”的名号却作为一种有力的号召 , 更为许多起事者所借用 。康熙三十八年(1798) , 江南金和尚拥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为“朱三太子” , 聚众太湖 , 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 , 关键时刻由于发炮不鸣 , 最后双双被捕伏诛 。
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 , 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几乎同时暴动 , 且首领都以“朱三太子”为号召 , 因此引起了康熙的特别重视 。他一边亲自批阅奏折 , 部署追捕方案;一边派人乔装打扮 , 细访贼人老巢;并特别强调一定要立即缉捕所有涉案人员 , 与现获贼犯一并审结 。
对康熙来说 , “朱三太子”本人并不可怕 , 但“朱三太子”这面大旗的感召力却不可轻视 。所以 , 每次爆发以“朱三太子”为名号的起义 , 都会让康熙感觉犹如芒刺在背;而每次只抓到伪“朱三太子” , 却让康熙大失所望、寝食难安 。那么 , 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身在何方?
崇祯共生七子 , 其中二、六、七子早殇 , 只剩下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 。明亡后 , 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人流落民间 , 不知所终 , 但据后来朱慈焕被捕后交代 , 三个皇兄均被清廷捕杀 。朱慈焕因与四哥朱慈炤同岁 , 所以人们习惯把他称作“朱三太子” 。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 , 朱慈焕被迫离开宫廷 , 到处颠簸流离 , 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后来 , 朱慈焕改名王士元 , 入赘浙江余姚胡家 , 生有六儿三女 , 但是 , 他担心被别人利用 , 害怕成为反清的一块招牌 , 所以不敢在余姚常住 , 而是长期在四明山一带辗转 , 以教书糊口 。
四明山“朱三太子”案 , 让朱慈焕甚感恐慌 。于是 , 他带着老婆孩子躲到了宁波 。慈溪县的叶氏兄弟 , 便携朱慈焕的四子朱壬“欲图为匪” , 后因事机暴露作罢 。后来 , 朱慈焕又化名何诚躲避到镇海县 。房东张月怀借机以“朱三太子”的名义 , 秘密开展反清活动 , 朱慈焕因此惶恐不安 。
康熙四十五年间 , 朱慈焕先后逃往湖州长兴县和山东汶上县避难 。康熙四十七年(1708)四月 , 朱慈焕在汶上县被清廷抓获 , 后经九卿科道会审 , 几个已经投降清廷的明朝老太监辨认后也均称“不认识” 。于是 , 清廷判定朱慈焕为“假冒” , 将其凌迟处死 , 几个儿子全部被斩 。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清朝服饰之 清代镶边短袄
- 清朝格格的一生 大多寿命不长而且没有后代
- 清朝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何被康熙发配盛京?
- 清朝唯一的一例太监干政 寇连才是什么样的下场
- 康熙养女固伦纯禧公主简介 固伦纯禧公主丈夫是谁
- 大清朝为什么没有宦官乱国现象?
- 清朝驸马太憋屈 公主不宣召不能同床
- 清朝姑娘出嫁为何要坐轿?与乾隆皇帝有何关系
- 一句话点评清朝十二位皇帝 句句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