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故事 历史如何评价他们的爱情
沿顺承郡王府东墙外的土路(今北京太平桥大街至赵登禹路一线)向北,可以到达一条名叫翠花街的小巷,“离宫别馆”就坐落在那里 。尽管今天的院落很不起眼,甚至有些破烂,但这派没落却给人以怀旧的氛围和猎奇的兴趣,更何况这里是北京目前唯一现存的张学良故宅呢?
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张学良和赵四这对走过百年欢喜忧愁的情侣呢?在中国的语言宝库中,我们可以找到相知相守、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相伴终生———这四“相”去循他们一生的情感生活和心路历程 。
张学良夫人赵一荻女士在当地时间六月二十二日于檀香山病逝,终年八十八岁 。这位巾帼英雄,在七十二年的岁月里,与张学良长相厮守,其传奇一生,可谓多姿多彩 。
赵一荻,人们多称她赵四小姐 。很多女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数十年寂寞幽徒生涯的,只有赵四小姐 。
赵一荻原籍浙东兰溪,出身於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 。但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 。在十五六岁以前,她在天津上学,是个刻苦用功、成绩优异的学生 。她父亲名叫赵庆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任过津浦、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局的局长、政府交通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 。但她母亲却是平民出身,是位贤慧、勤劳的妇女 。
相识·私奔
赵一荻与张学良的初识和交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应该是在一九二六年前后,地点是在天津,原来,当时北洋政府中有些达官贵人,嫌在北京过私生活有些拘束,便常溜到天津在交际场中品酒赏花,高歌酣舞,玩个痛快 。赵一荻好奇,常到那里看热闹 。张学良的天津私邸在旧法租界三十二号路五十四号,三层洋楼,颇为精美 。他有时路过天津也小作勾留 。赵一荻经大姐绛雪(即冯武越爱人)介绍,与张学良相识 。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 。
赵四小姐名赵绮霞,排行第四,父亲是当时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赵庆华,得知小女儿和有妇之夫的张学良在一起,气得脸发白,手发抖,大骂一通后,派吴妈和一个小丫环昼夜看守,一步不许出门 。这种软禁的生活给赵四小姐带来无限的痛苦,在其六哥赵燕生的暗中帮助下,与家人不告而别,毅然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来到奉天(沈阳) 。
赵四小姐的私奔,在赵家掀起了轩然大波 。赵庆华登报声明,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 。与此同时,帅府内也感到了微微的不安 。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担心赵四小姐的私奔有辱张家门庭,只给她秘书的地位,没有正式夫人的名义 。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的爱情,心甘情愿地以秘书身份陪伴著张学良 。心胸大度、温柔贤慧的于凤至感念赵四小姐的一片真情,力主在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并亲自监工设计装饰,使小妹尽量居住舒适一些 。赵四小姐搬入此楼居住,她把自己的卧室设在二楼西北角,这里虽然比其它房间阴冷,但抬头就可以望见大青楼里张学良办公室的灯光,心里顿时就会涌起一般似水的柔情,那种温暖的感觉就会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 。一九二九年赵四小姐和张学良将军在这里有了唯一的儿子 。
赵四风流?
“九一八”事变时,全国轰传张学良在北平正与影星胡蝶跳舞 。当时广西学者马君武写了一首诗,讽刺张学良:“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历时五十一载,能背诵此诗者仍大有人在 。
据当时张学良机要室主任洪钫与张学良的代表胡若愚回忆,这中间属于误传,马君武则据误传而成诗 。据称,一九三一年胡蝶到北平拍摄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电影,曾拜访张学良,并无其他关系 。“九一八”事变当时,张学良患伤寒病初愈,尚在协和医院疗养 。那一夜,携夫人于凤至与赵四小姐,在前门外中和戏院看梅兰芳的《宇宙锋》 。忽得渖阳事变消息,立即退场,回到他的公馆(清代顺成王府),召开幕僚会议,请示南京军事委员会如何应变,覆电“日军此举,不过是寻常挑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绝对不准抵抗” 。蒋介石于九月二十三日也说:“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 。
白发新娘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夫妇回南京前,有两件事放心不下 。一是东北军,他写下手谕,交王以哲、于学忠等人代管;二是赵四母子,为防止不测,吩咐参谋长在他离开西安后,立即将赵四母子送往香港 。
但此时的赵四小姐,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张学良,直到大姐于凤至匆匆从国外赶来,她才回到香港,可心却一刻没有平静过,时时刻刻都在挂念著被蒋介石软禁中的张学良 。
推荐阅读
- 义和公主简介 唐宣宗女儿义和公主生平介绍
- 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都有芭蕉扇 有何区别呢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 和硕柔嘉公主是谁?顺治帝养女和硕柔嘉公主简介
- 殷素素为何要自杀 殷素素和俞岱岩的恩怨
- 叔孙豹和一女人发生了一夜情 引发了一场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