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不解之谜 清军舰队如此惨败责任在谁( 四 )


大家都非常崇拜的丁汝昌的手下邓世昌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军舰快被击沉的时候指挥战舰向“吉野号”撞去 。被“吉野号”的鱼雷击沉 。他和他的狗一齐被淹死了 。这就怪了,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他带着狗来干什么?由他和狗的感情上看他们呆的时间还不短 。看来我们的邓世昌将军平时经常在军舰上遛狗了 。而且别人都不以为诧,反以为是风雅 。不知道现在的省长市长们到哪里开会的时候牵着两条狗去,恐怕官职马上就要丢了吧 。而在他丁老人家眼里却见怪不怪 。
还有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方伯谦的案子 。为了推卸战败责任,倒霉的方伯谦成了冤大头 。但是关于方伯谦是否怕死至今还没有公论,更多的可能是方被抓成了丁汝昌的替死鬼 。当时方伯谦的主要罪状是在甲午海战前的丰岛海战中挂白旗逃跑,在黄海海战中又带头逃跑并撞沉了“扬威号” 。除了撞沉了“扬威号”是自摆乌龙以外其他的都属于对海军规则完全不了解造成的 。
海战中打白旗和撤离战斗是常有的事情,不能算投降 。因为一艘军舰造价昂贵,形成战斗力很不容易,例如美日中途岛大海战中日本比美国多损失了三艘航母,就导致了日本海军元气大伤 。所以在海战中一直有这个不成文的约定,如果战斗中受了重伤,可以打撤退旗的 。就象现在打仗不攻击野战医院的道理一样 。当时“吉野号”为了要求停止攻击连大清龙旗都挂了 。而在黄海海战中战线拉的很长 。主将受重伤,基本上都各自为战 。因为日本当时也跟着运兵船 。中国的“平远”“广丙”及“福龙”艇尾追日舰运兵船 。打的早就不知去向 。
大家都在混战,没法联系,“济远”撞沉了“扬威号”后自己也受了伤,和“广甲”一齐脱离了队型也是可以原谅的 。日本的“比睿”、“赤城”、“西京丸号”也在战斗不久撤离了战场 。“来远”、“靖远”受重创后撤退到浅滩,战场一度仅余“定远”、“镇远”两舰与日舰“松岛”、“千代田”、“岩岛”、“桥立”、“扶桑号”激战 。
这场战争对世界海战史有着巨大的影响 。直接导致了大舰巨炮理论的完善 。各国都放弃了突出火炮攻击速度的设想,而追求火炮的穿甲能力 。由于“定远”、“镇远”两艘战列舰的装甲的优异表现,各国海军无不优先发展拥有厚重装甲和大口径火炮的大吨位战列舰 。那些海军专家无不认为,拥有着敌方主炮无法贯穿装甲的北洋水师被打个惨败,实属于两国海军都缺乏经验所致 。日本如果拥有海战经验则不会轻易地和如此精良的舰队决战,中国如果拥有丰富经验则应全歼日本舰队 。
日本唯一的失误就是为了击穿“定远”和“镇远”的装甲,在其主力舰“松岛”、“岩岛”、“桥立号”上装备了固定式三百二十毫米的主炮 。事实证明这是个大败笔,无法移动的火炮在这种作战中毫无用处,反而降低了行进速度和徒增危险 。后来“定远”的一发炮弹击中了日军旗舰“松岛号”的弹药库导致大爆炸,使得日军旗舰也撤离战场 。
这场战争对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黄海海战失败后,日本获得了制海权,在威海卫战役全歼了北洋水师的剩余兵力,丁汝昌等畏罪自杀 。我们需要的不是这些庸俗无能、欺下瞒上的将领,不需要他们把北洋水师败坏光后怯懦可耻的自杀,我们需要的是这场能根本扭转近代中国历史的战争的胜利 。正是这场关键的战争引出了八国联军的前奏、抗日战争的惨状和五十年的殖民历史 。
中国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向日本赔款两亿两和台湾岛,这些巨额赔款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国银行团借款偿付的,最后总计本息高达六亿两 。但总括清廷三十年来投资在建设舰队的全部经费也不过两千万两,而战前李鸿章因颐和园等工程挪用海军款致不足更新装备之数更仅不过区区六百万两而已 。一着之差,影响中日两国命运至今,重读这段历史怎能不令人悲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