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揭秘不为人知的画家慈禧 画作价值百万( 二 )


“这可以证明这些画作的的确确是她画的 。”他说 。
“为什么?”我问道 。
“因为专门画画的根本不会把枝条画得像这么交错 。”
“为什么不?”
“他们不会这么干,”他答道,“那样太碍眼 。”
“她的朋友为什么不把这一点向她指出来?”我又问道 。
“谁会这么做?”他反问说 。
作为女人的慈禧同慈禧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些她作为一个女人的生活和个性,她对外国习俗吸收得很快 。我妻子详详细细地讲起觐见时的情景 。
“我们交谈时话题多种多样,其中谈到了拳民之乱 。一个外交官夫人戴了枚勋章 。慈禧太后注意到了,问这是什么 。
“‘陛下,’那人答道,‘这是我国皇帝颁发给我的,因为我在拳民叛乱中负了伤 。’
“慈禧太后双手握住这位夫人的手,泪水盈眶,说道:“‘那些日子出了这么多麻烦,真叫我怪过意不去的 。有段时间拳匪把朝廷也给压下去了,连炮也带进来架到宫墙上 。这种事儿不会再有了 。’
“餐桌上铺着颜色鲜艳的油布,作为摆设的是大堆的糕和水果,没有鲜花 。后来觐见时,这一切全都变了,餐桌上铺了雪白的桌布,放上了最漂亮的鲜花,显得喜气洋洋的 。筵席从此就轮流着上中外两种食物 。
“除了一次例外,慈禧太后从此再也没和她的客人一起在餐桌上出现过 。她不在餐桌上出现可能与以下一件事有关:一位身份颇为重要的女客显然是急于想得到一件独一无二的古董,请求慈禧太后把她吃饭的碗送给她 。那碗跟客人所用的不同 。
“她稍稍犹豫了一下,转过脸来对一个太监说道:
“‘不能给她一个碗(中国的习俗,给人东西总是成双作对的 。)去,给她备上两个 。’
“接着她转过脸来,对客人们歉意地说道:‘我很想给大伙儿都送两只碗,可外务部要我这回引见时别送礼 。’
“中国宫廷礼仪规矩非常苛刻,即使它自己的臣民也只有在礼部学上一周至六个月的宫廷礼仪才敢在太后面前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外交官夫人失礼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 。太后和格格福晋们也许对这些不会追究,但那是因为古老的信念在起作用,即她们认为外国人都是未开化的野蛮人 。
“不过,参与觐见的外交官夫人也有的小心翼翼地努力去遵从这些苛刻无比的宫廷礼仪 。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上,没有人及得上美国公使的妻子康格夫人 。她能得到慈禧太后的亲密友谊,肯定是因为太后明白康格夫人非常注意尊重自己 。
“她的女人味、迷人的魅力以及待人接物之老练在不公开的接见时才会体现出来 。她会拉着客人的手,关切地问我们一路是否劳累 。她会担心点心不适合我们的口味 。她会对她的客人分别关注一小会儿,这使对她素有偏见的客人也会受到感染,显示了她做女主人的大才干 。
“只要一有机会,她总是很想了解外国的习俗和做法 。有一天看戏时,她把我叫到她旁边,给了我一把椅子,详详细细地询问我美国的妇女教育制度 。
“‘听说,’她说道,‘在贵国,女孩们全都读书 。’
“‘是的,陛下 。’
“‘她们跟男孩子学的一样不一样?’
“‘在公立学校里是一样的 。’
“‘我真盼望中国的女孩子也能读上书,可百姓供男孩上学就已经不容易了 。’
“于是我用几句话稍稍解释了一下我们的公立学校制度 。她答道:“‘眼下中国赋税很重,要这么着再增加开支是不行的 。’
“但没多久,就有一道奖励女学的诏书颁布了下来 。目前北京和全国出现了数百所私人办的女学校 。
“当她第一次听到让人给她画了肖像送到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的建议时,简直是目瞪口呆 。康格太太和她进行了长谈,向她解释欧洲许多国家元首的肖像也送去的,包括一幅维多利亚女王的,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已经流传到国外的她那些不真实的画像 。太后说她会把这事跟庆亲王商量一下 。没过多久她就让人带话给康格夫人,请她邀请卡尔小姐到北京来为她画肖像 。
“我们都知道,这幅像一定要从某个吉样的日子开始画 。太后一定要为此专修一段铁路到外务部,而不是让人像扛死人那样把画像放在肩上扛过去 。她衣服上缀着‘福’、‘寿’字样,她的宫里摆设着大盘大盘苹果,取其‘平平安安’的口彩,还有一盘盘桃子,意味着‘长寿’ 。她身上还佩戴护身符 。康格夫人将离华时,她把其中一枚从脖子上取下来给她挂上,说她希望这能保佑康格夫人渡过重洋,就像它曾保佑她自己的西安之狩一样 。她不许任何人身上带着丧哀标志在她面前出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