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登陆战役时的中国战场 豫湘桂战役大溃败

诺曼底的喜讯传来:中方欣喜之下的隐忧
今年6月6日是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日 。1944年6月6日 , 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这一战役的成功实施 , 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带有决定意义的变化 。诺曼底登陆日也被后世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之一(图1) 。
当年 , 消息传来了之后 , 蒋介石在1944年6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盟军已在法国北部海岸登陆 , 是第二战线已开始建立矣!此心为之一慰” 。
“此心为之一慰”此前曾出现在蒋介石1932年9月21日的日记里 。此前一天的9月20日 , 国民党军占领了鄂豫皖根据地核心城镇金家寨 , 蒋介石认为这是决定性的胜利(随后将此地新设为立煌县) , 为此在次日的日记里写下“昨午克复金家寨 , 此心为之一慰” 。时隔近十二年 , 远隔万里的欧洲战场消息 , 让蒋介石的心里如此“欣慰” , 以至于日记又出现了这句话 , 这表现出蒋介石对于国际局势的期待 。
而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部长的何应钦 , 则兴奋到了逢人就说起诺曼底登陆的地步 , 这一天里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的徐永昌目睹这一景象后 , 在第二天(6月7日)的日记里记载:“关于欧洲第二战场之开辟 , 敬之极为兴奋 , 逢人便道 , 喜不可支”(笔者注:何应钦字敬之) 。
但是徐永昌在日记里又写下这样的评论:“此事无论前途 , 未便乐观”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当面敌人正可藉英美努力对欧之时 , 向我发动决定性之打击” 。6月6日这一天 , 中国战场的正面战场正处于豫湘桂会战里的豫中会战(又称中原会战)告一段落 , 长衡会战(又称湖南会战)刚开始不久的阶段 。中国军队在湘北阻击日军 , 战事暂不炽热 。向长沙一带推进的日军于6日占领了湖南省沅江县城 , 但其攻势尚未引起中方的高度重视 , 对日军的强大攻势估计不足 。
仅仅十余天之后 , 徐永昌预见的“决定性之打击”突然端倪初现 , 6月19日湖南省会长沙全市尽陷日军之手 , 此后近半年时间里日军保持了攻势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节节胜利的时候 , 中国正面战场陷入抗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溃败 , 一直持续到12月中旬豫湘桂会战主要战事结束 , 日军一号作战计划里的“大陆交通线”全部打通 。会战结束前 , 12月初 , 贵州独山失守 , 川黔一片震惊 , 陪都重庆一时人心惶惶 , 甚至出现了准备再迁都西昌的说法 。后来成为蒋经国同事的贾亦斌 , 回忆曾听蒋经国说曾为迁都在西昌那里建筑不少办公住房 。
这些都是后话 , 在叙述了蒋介石和何应钦的日记之后 , 让我们先把透视历史的目光定格在1944年的6月6日前后 , 把视角从诺曼底海滩移至东方的中国战场 , 横向比较中国战场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 , 军事上正在发生着什么 。
敌后支援正面战场:被八路军牵制的日本华北方面军
1944年5月25日洛阳失守之后 , 豫湘桂会战里的豫中会战即告一段落了 。但是 , 6月6日的时候 , 日军仍在河南战场发动着猛烈攻击 , 随后兵临晋陕省界 。这次曾经震动陕西省会西安的攻势 , 在史册上常常被一笔带过 , 
此前日本华北方面军有窥伺西安的计划 。但是苦于兵力陷入敌后战场的汪洋大海 , 一直无力实施 。发现豫中会战(日军称之为京汉作战)里进攻很顺利之后 , 4月28日 , 华北方面军专门派第一科高级参谋吉本重章大佐赴南京 , 向中国派遣军要求实施攻占陕西省门户潼关的作战 。5月2日 , 中国派遣军正式答复:“只要对完成京汉作战和对湘桂作战抽调兵力无任何妨碍 , 且能以方面军自身力量攻占并予以确保 , 潼关作战也可实行 。”
中国派遣军不提供援军 , 华北方面军自知兵力匮乏 , “强行潼关作战 , 在兵力方面亦无可能” , 遂取消了这一作战计划 。但华北方面军下辖的第一军仍是不死心 , 5月27日 , 第一军致电华北方面军 , 河南省灵宝县一带发起进攻:“我军根据当前的敌情 , 为了确保陕县桥头堡 , 认为有必要用大约一星期的时间 , 尽快在灵宝附近发起作战 , 将阌乡以东敌军 , 特别是第八战区部队击溃 , 然后恢复原来态势” 。电报之中提到的阌乡县是当时河南省最西的一个县 。从该县过境之后 , 就可以进入陕西省潼关境内 。从作战区域来看 , 日军第一军的作战计划其实仍有窥伺西安的想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