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期间的惊天大案 金陵日本领事馆毒酒案

1939年,一对中国平民兄弟,在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的核心——南京城里,在戒备森严的日本驻中国总领事馆的盛大宴会上,凭着一腔杀敌复仇的爱国热血与勇敢机智的行动,制造了震动海内外的惊天大案 。这段尘封近70年的历史事件惊心动魄,令人荡气回肠……
1939年6月10日晚7时半,日本驻南京总领事堀公一在其官邸举行盛大宴会,隆重招待日外务省次长以及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头目 。另外,汪精卫伪政权中的几个政要也应邀参加 。
不料宴会刚开始,忽闻有人怪叫:“酒里有毒!”立时举座皆惊,乱作一团 。堀公一命令书记官对酒宴用的陈酒彻底检验,又急令医院速派医务人员赶来抢救 。约过了15分钟,陆续有人喊身体不适,且口齿不清,步履蹒跚 。既而有人倒地,赴宴的人几乎都是呕吐不止 。总领事馆里混乱不堪 。两个贪杯的日本书记官中毒甚重,当晚毙命 。此事震惊日寇,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
1939年6月12日(星期一)的重庆国民党《中央日报》第二版用一则简短的消息报道了此事:
敌外务省政务次官清水留三郎,日前抵沪赴宁,敌驻宁总领馆于十日晚七时设宴欢迎……计二十余人 。所食黄酒中为暗置强烈毒质,敌伪畅饮后立即中毒,均晕倒地上,一时秩序大乱 。
6月18日(星期日)的《中央日报》第二版报道称,仍有人“中毒甚深,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
毒酒案发生后的第三天,日寇即开始了对此案的侦破 。他们将目标锁定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两个中国仆役詹氏兄弟身上 。
詹长炳、詹长麟兄弟俩与其父詹士良、母詹潘氏、妹詹兰英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是世居南京的一户贫民家庭 。其祖籍为皖南徽州,在明朝初年就移居南京,历经数百年,已成了地道的“老南京” 。哥哥詹长炳,1910年生;弟弟詹长麟(又名詹长林),1913年生 。
詹长麟自小就机警灵活 。他在1928年刚15岁时,就参加国民政府警卫第一旅,任旅长兼南京警备司令俞济时(1990年病逝于台湾)的小勤务兵 。1932年初,詹长麟19岁,随军参加了一·二八抗战,经历了战火的考验,锻炼了胆识与办事能力 。后来他退伍,回到南京黄泥岗薛家巷14号的家中,搞纺织谋生 。
1934年4月,詹长麟得到一次机遇 。他由父亲的一位茶友王明和先生的儿子王高科介绍,到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应试当仆役,每月可得14块银元的工资 。当时招收的中国仆役有4个条件:一是不懂日语;二是要有家人在南京生活,可做人质;三是外貌要俊秀;四是做事要勤快,手脚要麻利 。詹长麟基本符合这些条件 。日本总领事须磨弥吉郎亲自对詹长麟面试,十分满意,让詹长麟任自己的仆从,为其打扫房间,端茶送水 。詹长麟做事勤快机灵,肯吃苦,深得日本人信任 。
令詹长麟想不到的是,那位王先生介绍他到日本总领事馆工作,原来是南京国民政府军事情报组织一手策划与部署的 。日本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侵占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并疯狂地向关内地区扩张,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深重 。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国民政府也在各方面进行抗日备战的工作,其中包括至关重要的对日情报工作 。介绍詹长麟到日本总领事馆工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署 。
就在詹长麟到日本总领事馆工作10多天的一个晚上,一辆黄包车停在詹家门口,一个头戴礼帽、眼架墨镜、身着蓝布长衫的年轻人来到家中,说有事情找他,把他带到了著名的鼓楼饭店2楼4号房间 。
詹长麟走进后,只见一个同样是戴礼帽、架墨镜、穿蓝布长衫的青年人跟进房间来,随手关好门,便满面笑容地说:“你叫詹长麟吧,在日本总领事馆干得怎么样,酬劳还多么?你曾经参加过一·二八抗战,在停战期间,因你母亲生病,八十八师第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团副黄永淮(1944年4月下旬,在河南省于庄牺牲 。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 。——笔者注)让你回家探母,这件事你还记得吗?”
詹长麟听了这番话后,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对方对自己这番经历竟如此了解 。之后这个人又对他讲了许多国家形势和爱国道理,并又问道,为什么有人介绍你到日本领事馆当仆人?詹说不知道 。那人郑重地说,目的就是要你搜集和刺探日本人的情报,为国家效劳;而后才自我介绍说:“我是首都警察厅特警科外事组组长赵世瑞(1952年中风作古于台湾——笔者注) 。
詹长麟吃了一惊,一时说不出话来 。
赵世瑞拔出一支手枪放到桌上,接着说:“我们了解你 。你做过军人,有爱国心 。我们把机密都告诉你了 。现在有两条路让你选:一是秘密当我们的情报员,搜集日本领事馆的情报,为抗日工作;二是你不肯为我们工作,不肯为抗日工作,那你现在就在我面前,用这把手枪自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