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汉末第一义士是谁?竟然不是关羽是臧洪

在世人眼中,说起汉末的义士都会想到关羽,可是,关羽的所谓“义”,绝大部分是托罗贯中老先生的福气,为正史所公认的汉末义士其实是一个叫做臧洪的人 。臧洪又有什么特殊事迹,可以得到如此崇高的评价呢?
说起“义”,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堪称“义绝”,可是正史中的关羽就不尽然了 。关羽有弃曹归刘不假,看重情义不假,但更多的还是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反复权衡之后,做的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在曹操身边,关羽永远都只能是一个圈外人士,而在刘备帐下,关羽确实绝对的核心人物 。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嘛 。而在正史中,受到历来史家高度评价的汉末义士,首推臧洪!
臧洪少年成名,和刘繇、赵昱等汉末名士一样,在汉灵帝年间年纪轻轻就被选拔担任县长职务 。汉灵帝末年,臧洪看到宦官当政,外戚弄权,就辞官不做,回到家乡 。后来,董卓废掉少帝,残暴不法,全国震动 。但是大多数公卿都选择了明哲保身,只要是不危害到自己,谁愿意当那个出头鸟呢?臧洪当时在广陵太守张超身边,就劝说张超,说:“明公你世代受到朝廷大恩,现在国家大难,枭雄乱国,正是天下义烈之士报效国家的时机啊!”臧洪又说:“何况,明公你和兄长张邈都担任大郡太守的重要职务,郡内百姓富足,只要是明公一声号令,立刻可以聚集两万人马 。凭借这些人马去扫除奸佞,诛杀国贼,在天下官员之前首先竖起讨伐董卓的大旗,这是我们作为臣子,作为大汉子民的大义所在啊!”
臧洪的一番言论,打动了张超 。张超连夜写信给自己的兄长张邈商议此事,张邈又联合其他诸侯,果然得到不少人响应 。当时,兖州此时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五位诸侯聚集酸枣准备讨伐董卓 。大家见面之后,进行盟誓,都一起推荐臧洪作为发言人 。臧洪也不推辞,慷慨激昂的发表了一番宣言:“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 。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 。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臧洪说这番话的时候,眼泪横流,在场的所有人,上至将军,下到最普通的士兵,人人激动,想着杀贼报国 。
但是,枣酸会盟在经历了一番热闹之后,却最终人去楼空,全部散伙,原因却并非是打了败仗,受到挫折,只是因为粮食吃完了,大家就回家了 。
臧洪是心中真的有国家,心中有大义,而大多数的诸侯,包括张超和张邈兄弟,却只是想趁着扫平董卓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罢了 。于是五位诸侯的小会盟也罢,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也罢,大家想的都不是如何消灭董卓,而是消灭董卓自己可以得到什么 。可是和董卓的多次交战中,除了长沙来的孙坚曾经取得了一些胜利,大多数诸侯连吃败仗 。而诸侯长期带兵在外,军饷补给是个大难题!而张超等人会盟除了空谈大义之外,并没有严格的制度和分工,自然也注定了最后的失败 。
后来,袁绍夺取了冀州,准备攻打青州 。当时的青州刺史名叫焦和,极为昏庸 。青州长期安定,百姓富足,青州的军队更是装备精良,可是当黄巾乱军经过青州的时候,焦和竟然望风而逃,而原因不过是占卜的时候,卦象不利!最终焦和死去,青州被袁绍所得 。袁绍邀请臧洪代理青州刺史,臧洪打击豪强,稳定地方,乱军也渐渐平定了下来 。于是,臧洪被正式任命为东郡太守 。
可是时代不允许臧洪的生活这么平凡下去 。在公元193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徐州意外死去,曹操以为父亲报仇为名起兵讨伐陶谦 。此时,臧洪的故主张超联合兄长张邈,曹操的部下陈宫,还有流窜到兖州的军阀吕布,一起发动了叛乱 。一开始节节胜利,曹操只剩下三座城池 。可是当曹操回师之后,制定了正确的应对方略,吕布很快战败,被赶出兖州 。而张邈的陈留被攻占,张超则带着自己和兄长的全部家眷坚守雍丘 。
曹操包围雍丘,日夜攻打,雍丘随时都可能被攻下 。雍丘境内人心惶惶,可是张超却很笃定,张超说:“不要紧的,臧洪一定回来救我的!”很多将领都觉得臧洪此时是袁绍的部下,而袁绍和曹操已经成为同盟,共同对付袁术、公孙瓒、陶谦等人,张超起兵,就是破坏了袁绍和曹操的盟约,张超怎么为了故主而背叛现在的主人呢?那样袁绍还拿臧洪开刀!张超说:“不会的!我了解臧洪,臧子源是天下间少有的重义之人,他一定不会背弃我!只是我担心他被袁绍挟制,不能及时赶到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