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太监“当面申斥”的骂人方法有几种?
太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怪物群体”,鲁迅先生称其为“半个女人” 。由于受了阉割,生理上的缺陷使心理也随之变化,自卑自怨而导致心灵扭曲,往往故意做些出格的坏事 。历史上,除了像巨奸赵高、魏忠贤、刘瑾等祸国殃民的大太监无恶不作外 。有些太监虽“名不见经传”,却因能接近皇帝太后,偶尔逮着机会,也能“见机使坏” 。其中“奉旨骂人”就是明显的例证 。
清朝时期,有些官员犯了某种错误,或触犯了皇帝、太后,又够不上犯罪的,朝廷就会给予一种特定的处罚,叫“申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严厉批评 。凡外地官员犯错,受到“谕旨申斥”者,由督抚等地方大员宣示 。在京城的官员,不管职位高低,“申斥”一律由太监执行 。先由皇帝或皇太后将要训斥的内容大致说一遍,然后由太监去“代言” 。
捞到此美差的太监“大权在手”,可以“酌情处理”,斥骂方面可轻可重 。“余地”特大,这就要看挨训者自己“懂号不懂号”了 。“懂号”的,送上足够的“打点费”,“敬请关照”,就可以使自己少挨点羞辱嘲弄,祖宗八代少挨点骂 。
太监代皇帝太后骂人可谓刁钻古怪,五花八门,下面就讲几则太监骂人的龙门阵 。
无骂
清朝末年,初设立邮传部,其主要领导人尚书张百熙和侍郎唐绍仪不和,争权夺利,互相攻击,闹得不可开交,各自不断向朝廷打小报告 。朝廷被他们惹烦了,干脆来个“王八四十龟四十”,两人“均着传旨申斥” 。世故圆滑的唐绍仪得到消息,马上给传旨太监送了400两银子,又说了一大堆奉承话 。太监宣旨时,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一下也没骂,最后只说:“皇上说啦,你以后办事要小心呀,下去!”就算申斥已毕 。结束时还来个“川剧绝活——变脸”,皮笑肉不笑地说了一声“给大人请安”,寒暄一下,滚蛋而去 。这是最优待的一种,叫“无骂”申斥,虽然很有面子,却代价不菲 。最好
全骂
尚书张百熙就不同了,他自恃资格老,瞧不起太监 。根本“不尿他那一壶”,一分钱也不送,看你这奴才有什么把戏玩 。结果,跪听宣旨时被太监咬牙切齿顿足痛骂,直骂得祖宗翻身,狗血喷头 。张百熙义愤填膺又不得不忍,只能老老实实听骂,不敢吭声 。太监骂过瘾了,最后说:“皇上说啦,你以后再要无事生非,非狠狠治你不可,什么东西!混账王八蛋,滚下去!”
就这样 。俩人同样受申斥,内容、态度、轻重完全不同 。人们称后者为“全骂申斥” 。张百熙被羞辱得当场痛哭,叩首“谢恩”时浑身战栗,“面无人色”,未几,“忧愤成疾,一命归天” 。
半骂
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前后一日相继病死,照例在19天内,各部门各官员一律不得呈递封奏 。有个翰林院编修刘廷荣,不知搭错了哪根筋,竟然忘了禁忌,斗胆递了一封奏折 。朝廷震怒,着“传旨申斥” 。老刘是个穷官,标准的工薪阶层,没有“灰色收入”,行不起贿,为了不受侮辱,想方设法凑了200两银子,送给传旨太监做“润嘴费”,请求公公“嘴下留情” 。太监嫌少,但知他“尽力了”,就“减一等”处理,来个“半骂申斥”,训斥之后说了句“混账滚下去”!少了“王八蛋”三个字,算是“打五折优惠” 。可怜刘廷荣从此落了个“刘半骂”的倒霉绰号,哭笑不得 。
更为“精彩”的要数清朝末年将军胜保所受的一次“恶骂申斥”了 。台湾作家柏杨的祖父曾在胜保手下当差,目睹了胜保被“传旨申斥”的全过程 。
胜保,字克斋,姓苏完瓜尔佳氏,满洲镶白旗人 。咸丰六年1856率军在河南、安徽一带“剿捻”镇压捻军,指挥不力,屡战屡败 。在河南驻马店战斗中,战事正激烈时,他却擅自跑到开封游玩,以致作战失利,节节败退,落了个“败保”的诨号,被御史参了一本 。结合他咸丰三年1853在直隶今河北高唐与太平军作战时失败被革职一事,朝廷十分震怒,下令将其逮回京师问罪,但因他是镶白旗人,又是皇亲,免了死罪,改为“严加申斥,发配新疆” 。
胜保自恃身份高贵,又曾任大学士协办军务,对传旨太监那些“狗奴才”不屑一顾,更罔论“打点”二字了,压根儿就没打算“喂狗” 。传旨太监平时就恨胜保骄横跋扈,此次逮住“代皇上发言”的机会,岂能放过他?传旨时变着法儿添油加醋,喝令“跪听”,说:“皇上说啦,哥儿呀,你的官儿做得不小啦,站起来挺着脊梁,跟门口那个石狮子一样高啦,就是跪在地下,也跟老佛爷那个哈巴狗差不多啦 。皇上说,钦差大臣呀,你的官儿,都是你祖宗三代喝马尿吃马屎,为皇上东征西讨挣来的呀 。你知道你祖宗的出身不知道呀?你的祖宗在关东挖草根当奶娘都没人要哩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大太监传奇 慈禧为李连英打破祖传规矩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